[实用新型]静电过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94120.X | 申请日: | 2018-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4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川;陈清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B03C3/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壁 静电过滤器 漏风率 外框架 本实用新型 过滤芯体 内凹槽 环向 跨度 过滤器 可拆卸配合 空气过滤器 安装方向 产品加工 过滤效率 可拆卸 有效地 外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过滤器,属于空气过滤器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漏风率的静电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外框架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框架内部的过滤芯体;在外框架内部具有一定跨度L的第一安装壁;在过滤芯体的外周具有一定跨度D的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之间为0‑1mm间隙的可拆卸配合;在第一安装壁上,沿安装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向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壁为平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向内凹槽,可有效地降低漏风率,进而在不增加产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漏风率;进而提高产品整体的过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过滤器。
背景技术
商用及办公用大楼的PM2.5防治方式目前以静电型过滤器为主。介质过滤器等其它方式,因运行费用过高等原因极少用于商用及办公用大楼。
静电过滤器通常由静电过滤器外框架、静电过滤芯体、初效介质过滤芯体三部分组成。静电过滤器的变压、启停、控制元件等一般设置在静电过滤器外框架内。静电过滤器外框架一般采用固定安装。静电过滤芯体、初效介质过滤芯体安装在静电过滤器外框内,且一般要求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以便于定期拆卸及清洗处理。
静电型过滤器通过静电过器芯体及初效介质过滤芯体完成对空气的过滤。目前,市面上主要的静电型过滤器成品产品的PM2.5过滤效率在90~94左右%。然而,当仅仅由静电过滤芯体和初效介质过滤芯体进行密封测试时,其PM2.5过滤效率在95~99左右%。
显然,静电型过滤器成品的PM2.5总体过滤效率比过滤芯体本身具有的过滤效率低4~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过滤器芯体与外框之间没有设置橡胶密封垫等密封措施,过滤器芯体与外框之间存在漏风现象;进而在过滤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漏风率成为了限制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理论上,漏风率达到5%,过滤器总体过滤效率值降低值接近5%)。而未设置橡胶密封垫的原因是:因静电过滤芯体及初效介质过滤需要拆卸及清洗,通常情况下每年拆卸及清洗次数为3~5次;而在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的情况下时,在每次拆卸后通常都需要更换橡胶密封垫;一方面会增加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在更换拆卸后需要重新购买及安装橡胶密封垫,因此会增加拆卸的操作难度;而且安装橡胶底通常需要专业人员,因此会导致产品的适用性能大大减低;为此很多厂商都不采用设置橡胶密封垫的情况;而直接采用具有间隙的可拆卸配合结构。
漏风率5%并不算高,但是,这样的漏风率对于过滤芯体效率已经较高的产品而言,如对于达到97~99%过滤效率的产品,漏风率对过滤效率的影响高达60~85%;是导致产品过滤效果不能进一步提高的核心因素。此时一味的进一步提高过滤芯体效率的意义已经不大,而且技术上难以实现。如果能够有效降低漏风率,PM2.5静电过滤器总体过滤效率将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
目前,降低漏风率普遍采用的措施是提高尺寸的配合精度,以提高过滤芯体和外框架的吻合度,从而降低漏风率。然而,提高产品精度,时对加工工艺以及产品材料性能的要求较高,又会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极大的增加,进而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漏风率的静电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静电过滤器,包括外框架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外框架内部的过滤芯体;在外框架内部具有一定跨度L的第一安装壁;在过滤芯体的外周具有一定跨度D的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之间为0-1mm间隙的可拆卸配合;在第一安装壁上,沿安装方向间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向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壁为平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向内凹槽设置有多个,多个环向内凹槽沿安装方向等间距地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是:每个环向内凹槽的宽度I为10mm,深度P为10mm;相邻两个环向内凹槽之间的间距Q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4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电除尘器气流均布系统
- 下一篇:无耗材净化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