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91248.0 | 申请日: | 2018-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3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汤宜成;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精大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法兰 流量计主体 旋涡发生体 输送管道 导流板 流体 小口径涡街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 固定设置 高速流动 环绕设置 螺旋流动 导流孔 延伸 内壁 内腔 外壁 冲击力 镶嵌 受损 贯穿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包括流量计主体和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设置于流量计主体两侧,一侧所述连接法兰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一端贯穿一侧所述连接法兰、流量计主体和另一侧所述连接法兰,且延伸至另一侧所述连接法兰外壁一侧,所述输送管道内环绕设置有旋涡发生体组件,且旋涡发生体组件延伸至流量计主体内腔,所述旋涡发生体组件中间镶嵌有旋涡发生体,所述旋涡发生体组件一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输送管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板的设置,使流体经过导流孔的导向将呈螺旋流动的流体转换为直流,大大减少了高速流动的流体对流量计主体内壁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本装置的受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
背景技术
涡街流量计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发明以来,已经成为流量计量领域的一种关键仪表,目前国内外知名流量计生产厂家都有系列化的多种口径规格的涡街流量计。
但是现有的涡街流量计内流体在高速流动时,容易对涡街流量计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涡街流量计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因此,发明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通过导流板的设置,使螺旋流动的流体转换为直流,大大减少了高速流动的流体对流量计主体内壁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本装置的受损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涡街流量计内流体在高速流动时,容易对涡街流量计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涡街流量计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小口径涡街流量计,包括流量计主体和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设置于流量计主体两侧,一侧所述连接法兰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一端贯穿一侧所述连接法兰、流量计主体和另一侧所述连接法兰,且延伸至另一侧所述连接法兰外壁一侧,所述输送管道内环绕设置有旋涡发生体组件,且旋涡发生体组件延伸至流量计主体内腔,所述旋涡发生体组件中间镶嵌有旋涡发生体,所述旋涡发生体组件一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于输送管道内。
优选的,所述流量计主体内镶嵌有流量传感器,支架底端贯穿流量计主体顶壁和旋涡发生体组件顶壁,且延伸至旋涡发生体组件内,所述流量传感器底端固定设置有探头,所述探头设置于旋涡发生体一侧。
优选的,所述流量计主体顶部焊接有支架,所述流量传感器顶端延伸至支架内腔,所述支架顶部固定设置有转换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转换器传输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一侧设置有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另一端贯穿导流板,且延伸至旋涡发生体组件一侧。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长度设置在3cm-5cm之间。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内径大于旋涡发生体组件内径,且输送管道内径与旋涡发生体组件内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呈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旋涡发生体组件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内部镶嵌的旋涡发生体将经过旋涡发生体组件的直流的流体收缩成旋涡,从而便于探头进行探测;
2、通过导流板的设置,使流体经过导流孔的导向将呈螺旋流动的流体转换为直流,大大减少了高速流动的流体对流量计主体内壁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本装置的受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量计主体、2连接法兰、3输送管道、4旋涡发生体组件、5旋涡发生体、6导流板、61导流孔、7流量传感器、8探头、9 支架、10转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精大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精大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1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