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88839.2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邹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6;H01M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周宇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绝缘子 密封盖板组件 电池用 电池 盖板 电极端子 烧结孔 中心孔 固封 绝缘密封 电解液泄漏 电池领域 外力冲击 组件包括 安装槽 气密性 穿过 伸出 保证 | ||
一种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及电池,涉及电池领域。该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绝缘密封组件和电极端子。盖板具有烧结孔。绝缘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玻璃绝缘子和第二玻璃绝缘子。两个玻璃绝缘子均具有中心孔,第一玻璃绝缘子固封于烧结孔内,第二玻璃绝缘子固封于烧结孔内且位于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下方。电极端子依次穿过并固封于第二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及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内,且电极端子的一端从盖板靠近第一玻璃绝缘子的端面伸出,另一端与盖板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安装槽。该电池采用了该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该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有效提高了电池的气密性,极大地降低了电解液泄漏的风险,在电池受到外力冲击时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可以作为能量来源,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突出优势,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便携式电子产品、新能源交通工具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柱式锂电池盖板电极端子一般采用聚合物固封。但是,聚合物属于有机材料,经过时间推移或者受热后容易发生老化,导致聚合物与电极金属结合强度变低,造成电池漏气、电池寿命降低,不能更好的保证安全性;并且,当聚合物电极端子长时间处于空气中时,空气中的水分会从金属件与聚合物结合处渗入电池内部,水分与电池内部锂盐成分发生反应,导致电池性能降低,对电池整体造成极强的腐蚀,具有安全隐患,因而阻碍着锂电池未来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及电池,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气密性,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电解液泄漏的风险,在电池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其包括盖板、绝缘密封组件以及电极端子。所述盖板具有烧结孔。所述绝缘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玻璃绝缘子和第二玻璃绝缘子。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与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均具有中心孔,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固封于所述烧结孔内,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固封于所述烧结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下方。所述电极端子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和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并固封于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及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内,且所述电极端子的一端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端面伸出,所述电极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安装槽。该电池用密封盖板组件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气密性,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电解液泄漏的风险,在电池受到外力冲击时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与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中心孔的孔径相等且呈同心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烧结孔的孔径、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外径均相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远离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端面与所述盖板的端面平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材质为硅酸盐玻璃。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玻璃绝缘子的膨胀系数在13-17~10-6之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材质为抗氢氟酸玻璃。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绝缘子的材质为铝磷酸盐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融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8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