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8505.5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贺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奥开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36;B65G53/66;B65G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料管 延伸管 密封盖 一端连接 出料管 连接管 原料桶 本实用新型 密封设置 取料装置 开关阀 可拆卸设置 穿过 连接设置 密封口处 金属管 软质管 透明管 硬质管 真空泵 出料 取料 伸入 适配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包括一用于伸入原料桶内的吸料管,所述吸料管上设置有一与原料桶密封口处适配的密封盖,所述吸料管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原料桶的高度,所述吸料管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且吸料管与密封盖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吸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延伸管且所述延伸管为软质管,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出料管,所述吸料管及所述出料管均为硬质管,所述出料管上可拆卸设置有一真空泵,所述延伸管为透明管,所述吸料管与延伸管之间连接设置有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密封盖,且所述连接管与吸料管之间为密封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取料,并且容易控制出料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领域,利用化工原料进行产品生产加工时,通常需要将原料桶中的原料取出之后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得到想要的物质,但是,一般常用的原料桶重量高达200KG,普通的生产工人想要掀动原料桶直接将桶内的原料倒出几乎不可能,即便是能够掀动原料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倒出的原料重量也难以控制。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再提供一种取料装置,可以方便取料,并且容易控制出料重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取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伸入原料桶内的吸料管,所述吸料管上设置有一与原料桶密封口处适配的密封盖,所述吸料管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原料桶的高度,所述吸料管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且吸料管与密封盖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吸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延伸管且所述延伸管为软质管,所述延伸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出料管,所述吸料管及所述出料管均为硬质管,所述出料管上可拆卸设置有一真空泵,所述延伸管为透明管,所述吸料管与延伸管之间连接设置有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密封盖,且所述连接管与吸料管之间、所述连接管与延伸管之间均为密封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管一端伸入所述吸料管内,所述金属管另一端伸入所述延伸管内,且所述延伸管与金属管相对位置的外表面设置有收紧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料管及出料管均为PVC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管为低密度高压PPR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延伸管中间设置有钢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阀一端伸入所述延伸管内,且所述延伸管与开关阀相对位置的外表面设置有收紧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真空泵为手动抽真空泵。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吸料管插入到原料桶中,然后旋紧密封盖,这时候,原料桶内仍然可以基本处于密封状态,而这时候将开关打开,利用真空泵将管内的空气吸为真空后,取下真空泵,这时候原料桶内的原料可以直接从装置的出料管中出料,在出料时,只要将盛料的器具放置在稳重工具上,就可以轻易地读取出料的重量,在达到要求的重量后,直接关闭开关,即可以完成出料,在利用本装置进行出料时,不需要多个工作操作,也不需要将原料桶进行翻倒,操作十分简单,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配合称重工具,实现精准的出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奥开工业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奥开工业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8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海绵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内部负压导料板的粉体上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