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培养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88060.0 | 申请日: | 201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1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戚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16 | 分类号: | A01G9/16;A01G9/24;A01G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文科 |
| 地址: | 311807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片 湿度感应器 箱体内部 培养箱 种植物 植物培养设备 本实用新型 储水槽内壁 加湿装置 人为干预 储水槽 水接触 植物能 供能 加湿 生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培养箱,涉及植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储水槽、设置在所述储水槽内壁且与水接触的雾化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片连接的湿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片和所述湿度感应器连接的供能组件。通过湿度感应器和雾化片的设置,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湿,使箱体内部的湿度始终能保持稳定,从而使植物能较稳定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植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水分、营养物质、湿度、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工培养植物的时候,一般会在一个箱体内进行培养,当植物需要浇水时就进行浇水,需要增加湿度时进行喷雾。但是人为在进行喷雾时需要经常进行喷雾,且无法把控好时间间隔,使植物的生长环境的湿度较为不稳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培养箱,通过湿度感应器和雾化片的设置,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湿,使箱体内部的湿度始终能保持稳定,从而使植物能较稳定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培养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储水槽、设置在所述储水槽内壁且与水接触的雾化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片连接的湿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片和所述湿度感应器连接的供能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湿度感应器检测到箱体内湿度较低时,会给雾化片一个信号,使雾化片启动,从而将储水槽中的水雾化,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湿。通过湿度感应器和雾化片的设置,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对箱体内部进行加湿,使箱体内部的湿度始终能保持稳定,从而使植物能较稳定的生长。
优选的,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罩设在所述储水槽上的主管道、设置在所述主管道上且与所述湿度感应器连接的风机、安装在所述主管道上的支管,所述储水槽对称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支管开设有多个出雾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产生的雾气在风机的气流的带动下沿主管道、支管排到箱体内,再从箱体的高处发散,一方面提高了雾气的散发速度,另一方面使箱体内的雾气散发的更为均衡。
优选的,所述风机上方的所述主管道侧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支管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主管道连通;所述支管与所述主管道侧壁连接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管道侧壁贴合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和所述主管道侧壁连接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支管时,将连接片贴合在主管道的侧壁上,以确定支管与主管道的位置,然后用固定件固定支管与主管道,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铁丝,所述铁丝缠绕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主管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铁丝紧紧缠绕在连接片和主管道上,从而固定主管道与连接片的相对位置;拆卸时,只需将铁丝放松,即可分离支管与主管道,安拆过程较为便捷。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外径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相同,且所述支管与所述连接片连接一端且朝向所述主管道的方向延长并与所述连接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支管安装到主管道上时,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将支管管口对准连接孔,另一个人捆铁丝,且在捆铁丝的时候很容易使支管管口与连接孔发生偏差,需要持续调整,耗费时间较多。通过将支管与连接片连接一端朝向主管道延长设置,使得在安装时只需将延长部分插入连接孔即可,再捆铁丝;且捆铁丝的时候无需考虑支管管口与连接孔的偏差,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布鲁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8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