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岩性地层隧道涌水的临时集中引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3326.2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6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静;郝纯宗;李尊武;刘成功;马率;徐志杰;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杜欣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结构 岩性地层 孔洞 本实用新型 排装置 隧道 涌水 渗水 施工安全性 工程造价 临时排水 排水空间 前端表面 隧道施工 外部空间 引流孔 支撑孔 成孔 内壁 排出 外壁 围岩 连通 紧贴 开挖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性地层隧道涌水的临时集中引排装置,装置包括用于围岩成孔及支撑孔壁的外壳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前端表面均匀凿设孔洞,孔洞引流孔壁渗水至内部排水空间;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汇集排出渗水的引排结构,所述引排结构一侧外壁紧贴外壳结构内壁、另一侧与外部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岩性地层隧道在开挖期间需要对掌子面进行临时排水的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性,缩短了隧道施工周期,减少了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岩性地层隧道涌水的临时集中引排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涌水是影响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区或富水断层破碎带时,地下水将冲刷岩层致使掌子面开挖难度增大,甚至出现掌子面涌水等情况,造成施工机具乃至坑道被淹,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目前,针对岩性地层隧道施工涌水时常用的治理方法为:超前钻孔排水、辅助坑道排水以及灌浆堵水。超前钻孔排水钻孔深度较大,且施工速度较慢,适用于地下水不太丰富的情况,且在地下水压力过大的断层带处钻孔排水很难实现;辅助坑道应与隧道正洞保持平行或接近平行,并要求超前 10~20m,排水效果较超前钻孔排水更为明显,但成本较高;灌浆堵水能够截断地下水流,减少渗漏水流入作业面,为施工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但也存在施工速度慢与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且有效排出掌子面前方地下水的方法,即能够满足施工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又能够保证隧道在穿越岩溶发育区以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的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以及能够快速引排的用于岩性地层隧道涌水的临时集中引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岩性地层隧道涌水的临时集中引排装置,包括外壳结构和引排结构,所述外壳结构包裹引排结构,所述引排结构一端外壁紧贴外壳结构内壁,所述引排结构另一端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外壳结构包括锥头中空圆管和固定圆盘,所述锥头中空圆管的锥头端用于围岩成孔,所述锥头中空圆管的圆管端连接固定圆盘,所述引排结构包括选择性过滤层、集水固定层和引排圆管,所述选择性过滤层包裹集水固定层和引排圆管,所述选择性过滤层外侧与锥头中空圆管内壁紧贴;所述集水固定层设置于选择性过滤层与引排圆管之间,并分段包裹于引排圆管之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头中空圆管前端管壁均匀凿设有中空圆管透水孔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圆盘钻设有固定圆孔,通过固定圆孔向围岩打设固定螺丝。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排圆管管壁均匀凿设有引排圆管透水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涌水临时集中引排装置结构简单且可提前预制,现场施工时仅需要将预制引排装置打入掌子面渗漏水较明显处即可有效排水。岩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外壳结构透水孔洞以及选择性过滤层进入到引排圆管中,由引排圆管将水直接排出。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引排装置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掌子面临时排水的需求,并能够有效地隔离细小碎石从而解决堵管问题,保证排水装置工作效率,而且能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节省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易于操作,现场无需其他大型作业机器,拥有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的优点,在地下水较丰富的岩性地层,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涌水问题,保证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涌水临时集中引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3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渡站
- 下一篇:一种联络通道施工管线延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