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1534.9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万鸣;蒋新良;凌育高;赵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罗言刚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化炉 余热管道 炉壁支撑架 炉壁 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 热出口 热进口 支壁 换热出口 换热介质 余热回收 自然降温 回收 流通道 热介质 对立面 背靠 换热 支撑 保温 紧贴 置换 节能 发电 封闭 排放 进口 | ||
1.一种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于石墨化炉(1)余热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多根余热管道(2)、至少两个炉壁支撑架、总热进口及总热出口,炉壁支撑架用于支撑石墨化炉(1),使石墨化炉(1)炉底裸露在空气中,总热进口通入换热介质经余热管道(2)流至总热出口;
所述炉壁支撑架包括两个呈U型的支壁(3),两个支壁(3)的未封闭端的对立面背靠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支壁(3)与地面接触,位于上方的支壁(3)与炉壁底部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支壁(3)与炉壁底部形成一流通道(31),余热管道(2)从炉壁左侧上方往炉壁左侧下方延伸,依次穿过位于炉壁底部的流通道(31),再沿炉壁右侧下方往炉壁右侧上方铺设,余热管道(2)的换热进口(41)与总热进口连接,余热管道(2)的换热出口(42)与总热出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支撑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相邻炉壁支撑架的距离为100㎝-2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管道(2)为曲线型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余热管道(2)阵列分布于炉壁外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废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宾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15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粉真空吸实装置
- 下一篇:连续生产间隔加热石墨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