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氧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79034.1 | 申请日: | 2018-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9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沿沿;王朝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朝田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熊传亚 |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氧孔 顶片 上顶 圆柱形管体 吸氧管 贴合 本实用新型 鼻唇沟 医疗器械技术 垂直设置 传统的 舒适度 移位 吸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圆柱形管体,所述圆柱形管体中部开设有若干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在所述圆柱形管体上设有一上顶片和下顶片,所述上顶片和下顶片垂直设置,其中上顶片用于贴合鼻前端,下顶片用于贴合鼻唇沟。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固定方法,在圆形的吸氧管上开设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设置上顶片和下顶片,使其分别位于鼻唇沟和鼻前端使其完美的贴合牢固的固定不再发生任何的移位,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吸氧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吸氧法通常针对的吸氧适应症包括呼吸系统疾患、新功能不全、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昏迷、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或胎心音异常等等。吸氧管是目前吸氧法用于供氧常用到的一种医疗辅助用具。
现有的吸氧管通常是采用两个固定管伸入到鼻孔内固定,进行供氧,其导致吸氧有效性低并且舒适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圆柱形管体,所述圆柱形管体中部开设有若干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在所述圆柱形管体上设有一上顶片和下顶片,所述上顶片和下顶片垂直设置,其中上顶片用于贴合鼻前端,下顶片用于贴合鼻唇沟。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形管体外侧壁上固定有一对固定耳环。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耳环包括一弹性层和保护层,所述弹性层为弧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圆柱形管体外侧,所述保护层套接于所述弹性层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采用弹性材料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下顶片为弧形且下顶片的长度为0.5~1cm。
作为优选,所述上顶片为弧形且上顶片的长度为0.5~1cm。
作为优选,所述出氧孔设为2~8个。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固定方法,在圆形的吸氧管上开设出氧孔,对应出氧孔位置设置上顶片和下顶片,使其分别位于鼻唇沟和鼻前端使其完美的贴合牢固的固定不再发生任何的移位,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吸氧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氧管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圆柱形管体,2为出氧孔,3为上顶片,4为下顶片,5为固定耳环,501为弹性层,502为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朝田,未经王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9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提升舒适感的吸氧管
 - 下一篇:便捷式多管道组合供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