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3514.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7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籽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0 | 分类号: | G01M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221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性检测工装 移动夹头 夹持端 气密性检测夹具 固定夹头 电池 本实用新型 检测电池 时气密性 圆弧形 检测 夹持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气密性检测夹具,所述气密性检测夹具包括夹持端均为圆弧形的固定夹头和移动夹头,所述移动夹头夹持端的弧度大于180°,移动夹头的夹持端和固定夹头的夹持端配合后的圆弧之和为360°。所述气密性检测工装的结构简单,寿命长,固定待检测电池的效果好,检测时气密性较好,压力较稳定,且检测效率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1991年由索尼首次商业化以来,市场规模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铅酸电池的第二大二次电池产品。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产能和出货量正在进一步扩大。未来,锂离子电池在电动工具、轻型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将会不断扩大,进一步刺激锂离子电池的市场。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管控和品质监测决定了产品的质量,需要合适的工装来定时检测产品气密性是否达到相关工艺要求。如果电池气密性出现异常,很容易产生质量隐患,诸如安全问题、漏液、生锈、腐蚀产品电子元器件,甚至于造成电池组不能正常工作以至于整组报废等等。
现有的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存在如下缺点:气密性检测时电池固定不稳,易滑动;气密性检测时密封性欠佳,压力不稳定;气嘴较难与电池上的钻孔对准;气密性检测效率低下。
CN 207423470公开了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电池箱底部设有检测孔,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工装平台,工装平台上设有与电池箱的检测孔位置对应的输气孔;夹紧机构,位于工装平台上,用于将电池箱夹紧在工装平台上;输气系统,位于工装平台上,与输气孔连通;总控制台,与输气系统信号连接。还包括:密封层,位于工装平台与电池箱之间。输气系统包括:气缸;以及气管,将气缸与工装平台的输气孔连接。但是,该检测装置的结构较复杂,生产制作不易于工业化。
CN 107894304 A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包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有工装架,所述工装架上设置有底座,底座顶部四周边沿向上凸起;底座左侧中间向左伸出为侧部;所述底座顶部位于向上凸起的四周边沿内有环形的硅胶密封条;底座四周分布有夹紧机构;底座的侧部处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底座的侧部左侧设置有限位机构。但是,该气密性检测工装的结构仍然较复杂。
因此,本领域还需一种结构简单、检测效果好并且检测效率高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所述气密性检测工装的结构简单,寿命长,固定待检测电池的效果好,检测时气密性较好,压力较稳定,且检测效率明显提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气密性检测夹具,所述气密性检测夹具包括夹持端均为圆弧形的固定夹头和移动夹头,所述移动夹头夹持端的弧度大于180°,如210°、240°、270°、300°或330°等。移动夹头的夹持端和固定夹头的夹持端配合后的圆弧之和为360°。
所述移动夹头夹持端的弧度大于180°时,放置于移动夹头上的圆柱形电池在移动夹头与固定夹头相互配合时不易沿垂直于中心轴的方向滚动,便于待检测电池的固定和气嘴与电池钢壳上的小孔相接。
所述移动夹头的夹持端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多个是指至少2个,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等。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为圆形和/或角形。所述凸起还可以是其它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形状。
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移动夹头的夹持端所设置的凸起与防滑层能够牢固的固定所检测电池,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3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