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3112.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3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余丽生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 接触网 试验台 接触网线 振动分析 可调 分析试验 接触压力 可靠度 台座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可靠度高且具有模拟实际运用功能的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所述试验台包括受电弓、接触网、振动台座;受电弓与接触网线之间的接触压力可调,接触网线可相对于受电弓进行运动且运动速度可调,电通过改变转速实现了模拟不同速度下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的振动分析,使试验台的振动分析更接近真实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列车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在最近几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列车运行的速度等级不断提高。从最初不足100km/h发展到如今可以超过400km/h,法国高速列车TGV的试验速度甚至超过了500km/h。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铁路提速,列车运行等级从80km/h逐步提高,秦沈客运专线已经达到200km/h。从2004年起,我国高速铁路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战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在武广线上的最高试验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世界最高的近500km/h,可以说我国已经逐步开始跨入一个高铁的时代。
列车车辆如此快速的发展是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分不开的,其中仿真技术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均采用电力牵引,高速电气化铁路一般采用接触网与受电弓作为电能传输手段,这就要求无论在何种天气或线路条件下,必须保证对高速行驶列车的供电绝对可靠,始终保持良好的受流质量。电能传输时应尽力避免弓头碳滑板与接触网的分离,离线产生的电弧会造成很多严重后果。所以在铁路提速的进程中,研制高速列车车辆装备和线路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受电弓和接触网的高速受流及动态接触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弓网间的动态性能会变差,主要表现在弓网接触压力的变化波动变大,若接触压力过小甚至为零时,容易发生离线现象产生电弧;而接触压力过大超过允许值时,会使接触线局部产生弯曲,从而容易造成接触线的疲劳损伤,同时使磨耗增大,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想要对既有线接触网进行改造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改造周期也很长,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研究和设计新型的弓网系统,使其满足速度要求,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针对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尤其是需要受电弓与接触网线之间实现相对运动的结构,因此需要针对该情况设计一种可以模拟真实情况的试验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度高且具有模拟实际运用功能的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分析试验台,所述的试验台包括受电弓,受电弓通过绝缘子固定在振动台座上,振动台座平放在两个互相平行且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升降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上;
左右两个升降电动推杆的底面分别固定在一个滑块上,滑块的侧壁上设置纵向贯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穿入水平放置的丝杠,丝杠的长度方向与受电弓的前后方向一致;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支架放置在地面上或与地面上设置的地脚螺栓连接,丝杠的一端与第一电机通过花键或平键相连,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受电弓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板式底架,底架的上表面中央位置设置的铰链与倾斜放置的下臂的下端连接,下臂沿受电弓前后方向设置,下臂的上端设置一个横向的通孔,通孔内放入轴承,轴承的内圈中插入旋转轴的一端,旋转轴的另一端插入上臂的下端外侧面设置的通孔内,使旋转轴可相对于下臂旋转,且旋转轴与上臂共同旋转;升弓电动推杆的缸体通过铰链安装在底架上表面中央位置,升弓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上臂的中部外侧面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下臂、上臂、旋转轴共同构成箭头形状,所述上臂的上端与滑板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滑板支架的上表面安装碳滑板,碳滑板的上表面与接触网线接触;滑板支架的上表面上合适位置设置凹槽,凹槽内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3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病害自动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电宝的撞击充放电检测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