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72468.9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找平层 隧道 排水盲管 填充 排水系统 预留 仰拱 本实用新型 垂直距离 无砟轨道 轴向平行 变形的 层间水 排水沟 出水 道床 进水 连带 上浮 上拱 轴向 连通 水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中,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包括多根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排水盲管,多根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排水盲管与泄水沟或隧道的中部排水沟连通。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具有可排除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并有效防止找平层发生上拱、开裂,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特长型隧道工程已成为铁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重点,尤其是隧道工程普遍采用无砟轨道设计,使得道床施工时要求线下工程仰拱填充面的整体平整度需要达到高标准要求。
由于在隧道施工阶段时,将仰拱填充一次性施工至设计标高会存在很多客观因素限制,于是目前的施工普遍采取预留找平层的施工工艺,即在隧道未贯通阶段,先不将仰拱一次性施工至设计标高,而是采取预留30厘米左右的混凝土找平层,然后在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前再进行预留找平层的浇筑施工,此时施工找平层能够避免早期施工阶段中的磨损带来的影响,同时后期浇筑工艺简单,可有效保证填充面的整体平顺度,从而满足无砟轨道的施工验收要求。
但是,这种预留找平层的施工方法施工出的隧道在实际投入使用后,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中主要包括二次浇筑的预留找平层与早期填充面之间的层间水(层间水包含仰拱施工缝渗水、水沟电缆槽底部渗水等)无法排出,导致层间水会造成找平层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拱和开裂,从而使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对高速列车的行车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运营风险极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排除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并有效防止找平层发生上拱、开裂,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中,包括多根排水盲管、泄水沟和多个第一泄水槽,多根排水盲管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且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泄水沟沿隧道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泄水沟位于第一水沟槽的第一水沟槽壁和找平层之间,且泄水沟与多根排水盲管的出水端连通,多个第一泄水槽均位于第二水沟槽的第二水沟槽壁上,多个第一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第一泄水槽均连通轨道道床和第二水沟槽。
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暗管,排水暗管与泄水沟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泄水槽,多个第二泄水槽均位于第一水沟槽壁上,多个第二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第二泄水槽均连通泄水沟和第一水沟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泄水沟的宽度为3厘米至6厘米,泄水沟的高度与找平层的高度相等。
由上可见,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排水盲管,使得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排,从而降低层间水压,防止造成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此外,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的设置,对层间水的排放起到引流作用,而泄水沟用于收集、汇聚排出的层间水后进行集中排放,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24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