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散膜、具有该扩散膜的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71785.9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6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国;杨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中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膜 本实用新型 黑条 黑色油墨层 液晶显示器 背光源 雾面 边缘重合 导光板 光源端 混光区 上表面 下表面 楔形面 出射 亮面 亮线 阻挡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膜,其包括所述扩散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成雾面和亮面,所述雾面和/或亮面的底部设置有黑色油墨层,所述雾面的底部还贴附有黑条,所述黑条的边缘与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重合。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利用黑条阻挡导光板楔形面出射的光,同时利用黑色油墨层吸收光源端集中的光线,解决了因混光区过短时产生的灯眼和亮线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膜、具有该扩散膜的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全面屏手机的兴起,高屏占比成了各大厂商的竞争焦点。目前OLED显示屏屏幕屏占比最高,但由于其产能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全面推广,而使用液晶显示屏的设计方案瓶颈在于背光源的屏占比问题,通常采用窄混光区和窄边框来提高背光源屏占比。
为了使各颗LED灯的灯光在进入可视区前进行充分混合,避免灯间灯前的明暗现象过于明显,混光区需要达到一定的长度,而窄混光区通常会使用较密排布的LED灯来使光充分混合,但是,各LED灯的光苞始终是单独存在的,灯前亮度明显强于周围,通过锯齿或网点密度调整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灯眼和亮线等光强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现有技术中有在扩散膜上贴附黑条用于解决背光源的灯眼和亮线问题,然而,当混光区的长度小于2mm时,黑条的宽度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阻挡导光板的楔形面出射的光,因此,需要对在窄混光区情形下的灯眼和亮线问题进行重新考虑并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背光源的亮眼或亮线问题的扩散膜,以及具有该扩散膜的背光源和液晶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扩散膜,所述扩散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成雾面和亮面,所述雾面和/或亮面的底部设置有黑色油墨层,所述雾面的底部还贴附有黑条,所述黑条的边缘与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重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条为黑色的单面胶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油墨通过丝网印刷涂覆在所述雾面或亮面上。
一种背光源,包括有上述的扩散膜,还包括有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光源,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光源位于所述扩散膜的一端,所述黑条的厚度不小于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的厚度之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宽度为0.5-0.7m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条的厚度不小于0.15m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黑条的宽度为0.1-0.4mm。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黑条阻挡导光板楔形面出射的光,同时利用黑色油墨层吸收光源端集中的光线,解决了因混光区过短时产生的灯眼和亮线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扩散膜的正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扩散膜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扩散膜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扩散膜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源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中精密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中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1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亮边的背光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