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1710.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杰;李忠信;高亚南;张国强;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放油管 发动机油底壳 放油装置 阀门 本实用新型 螺栓 工作效率 关闭阀门 放油口 油底壳 流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包括与油底壳上的放油口相连通的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设有阀门。需要放出机油时,打开阀门,机油通过放油管流出,机油放完后,关闭阀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拧动螺栓,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
背景技术
验证发动机性能过程中,需要采用放油称重法对发动机进行机油消耗率试验,即从油底壳中放出机油,对其进行称重测量,用来验证发动机的耗机油情况。
如图1所示,油底壳底部有一放油口,用螺栓堵住,每次放油时,需用扳手拧下螺栓,下方用一容器接放机油,放机油完毕,将螺栓拧回,容器移至电子称进行称重。因油底壳底部用螺栓堵住放油口,拧下、拧上螺栓时不便捷,影响工作效率。
也有的不需要拧下、拧上螺栓,而是在螺栓上开设有“L”形的油道,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329343.1”,名称为“一种试验用油底壳放油螺栓”。螺栓包括螺栓杆体41和螺栓头42,螺栓杆体41上设有“L”形的油道5,当油道5的出油口拧出油底壳1时,机油从油底壳中放出,当油道5的出油口拧入油底壳1中时,关闭出油口。这种出油方式,不用拧下、拧上螺栓,比较方便,但是仍然需要拧动螺栓,操作比较繁琐,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有阀门的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该放油装置不需要拧动螺栓,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包括:与油底壳上的放油口相连通的放油管,所述放油管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放油管与所述放油口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油口螺纹连接有中空的螺栓,所述放油管固定于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栓分别与所述放油管和所述放油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放油管与所述螺栓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油管与所述螺栓的内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油口与所述放油管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放油口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放油管的进油端中,所述放油管的进油端内表面设有限位环台,所述限位环台上设有密封垫,所述连接管的下端抵靠于所述密封垫上,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所述连接管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上端设有第二环形凸,所述第二环形凸抵靠于所述第一环形凸上,所述螺母与所述放油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油管为L形或者直管形。
优选的,所述阀门为球阀。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油底壳上的放油口连通有放油管,放油管上设有阀门;打开阀门,机油通过放油管流出,机油放完后,关闭阀门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拧动螺栓,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放油管与连接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油底壳;2-螺栓;3-放油管;31-限位环台;4-阀门;5-密封垫;6-连接管;61-第一环形凸;7-螺母;71-第二环形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潍柴西港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1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发动机机油油道吹气清洗枪
- 下一篇:一种机油更换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