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1195.6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5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樊启祥;蒋小春;周绍武;杨宁;付继林;姚品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26 | 分类号: | G01N9/26;G01N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隔离器 密度测量装置 毛细管 本实用新型 压力传感器 实心钢管 连接压力传感器 测量装置 空心钢管 外部环境 一端连接 干路 钢管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隔离器(1)和压力传感器(2);所述空气隔离器(1)连接压力传感器(2);所述空气隔离器(1)内设有毛细管(4);所述毛细管(4)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2);所述空气隔离器(1)包括带有两个分支的钢管,两个分支前端为空心钢管(3),后端以及干路为实心钢管(5),实心钢管(5)中设有两根毛细管(4)。本实用新型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有效的降低测量装置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浆工艺设备,特别是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灌浆过程中,浆液密度是灌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精度对于工程计量和灌浆质量非常重要。现有的浆液测量装置由于在使用中,感应部分和压力传递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浆液测量装置感应压力或压力传递中由于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影响了测量结果,导致密度测量结果失真;同时感应部分和压力传递部分与浆液直接接触,影响测量装置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解决浆液测量时的空气隔离问题,提高了浆液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包括空气隔离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隔离器连接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隔离器内设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
以上结构,设置了空气隔离器,在浆液测量中,浆液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测量装置中,减小了外部空气的影响,同时由于毛细管直径很小,能够阻挡外部空气的进入,从而有效的提高浆液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隔离器包括带有两个分支的钢管,两个分支前端为第一空心钢管和第二空心钢管,后端以及干路为实心钢管,实心钢管中设有两根毛细管。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隔离器的两个分支钢管包括高位测量钢管和低位测量钢管;高位测量钢管的长度大于低位测量钢管。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隔离器包括带有两个分支的空心钢管,空心钢管内设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分别与压力传感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之间设置有电容固定极板,电容固定极板分别与第一膜片电极和第二膜片电极形成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第一膜片电极(24)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膜片电极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毛细管连通,第二开口(27)和第二毛细管连通;第一膜片电极、第二膜片电极和电容固定极板上分别连接有导线。
工作原理:在使用密度计进行测量时,将密度计插入测量液体中,毛细管与测量液体接触,由于受到液体的压力,液体对毛细管内的空气有一定的压力,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毛细管内的空气向上作用,毛细管与电容器连通,电容器内空气压强发生变化,膜片电极发生形变,电容器的电容量发生变化,输出电压改变,所受液体压强越大,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越大,根据输出电压与压强的对应关系,测得对应的测量位置受到的压强,根据高低位压强差和密度公式,得到测量液体密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外部空气对浆液测量的影响,浆液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2、测量装置的使用更方便,装置使用寿命长;由于在测量中压力传感器与浆液没有直接接触,感应膜片受到的其他影响小,并且在使用后,不需要对感应部件清洁,从而提高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返浆密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中大华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1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