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防虾类自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0830.9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9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峰;单师博;柳宇;罗明正;贾康宁;陈雷;郭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王廉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衣 开口 栖息 支撑环 支撑条 弹性挡片 虾类 本实用新型 闭合 轴向方向 外包覆 缝合 壳体 筒状 有向 预防 投影 挡住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防虾类自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筒状的栖息室(1),栖息室(1)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在第一开口(2)处的栖息室(1)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弹性挡片(8),所述弹性挡片(8)在栖息室(1)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将第一开口(2)遮挡住至少三分之二的面积,在第二开口(3)处连接有至少三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条(4),所有支撑条(4)的末端都与支撑环(5)相连,在支撑条(4)外包覆有网衣(6),所述网衣(6)的边沿缝合为闭合的网衣环(7),而所述的网衣环(7)位于支撑环(5)靠近栖息室(1)的一侧,且网衣环(7)的直径小于支撑环(5)的直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预防虾类自残的装置。
背景技术
虾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其腹部发达、体型延长,多为侧扁或近圆筒状,少数平扁,头胸部由头胸甲包被。虾类多为肉食性,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虾类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而脂肪含量较低,深受消费者青睐,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种类。目前已在辽宁地区开展苗种繁育或养殖的种类有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日本沼虾、口虾蛄等多个品种,尤其是口虾蛄,它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种类,目前已经实现了苗种规模化繁育和池塘养殖,而且表现出了巨大的推广前景。
虾类在其生命过程中,要经历多次蜕皮,蜕皮个体由于失去了外壳的保护,再加上虾类本身肉食性的摄食习性,导致处于蜕皮期的个体极容易被同类摄食,特别是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可能会给养殖工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方便蜕皮期的虾进入,以有效防止虾类自残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预防虾类自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筒状的栖息室1,栖息室1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3,在第一开口2处的栖息室1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弹性挡片8,所述弹性挡片8在栖息室1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将第一开口2遮挡住至少三分之二的面积,在第二开口3处连接有至少三个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条4,所有支撑条4的末端都与支撑环5相连,在支撑条4外包覆有网衣6,所述网衣6的边沿缝合为闭合的网衣环7,而所述的网衣环7位于支撑环5靠近栖息室1的一侧,且网衣环7的直径小于支撑环5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预防虾类自残的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蜕皮后的虾类容易被同类摄食、造成经济损失的实际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栖息室结构,该栖息室结构两端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网衣结构和弹性挡片结构,正是由于这两种特殊结构的存在,让蜕皮后的虾类能够顺利地进入栖息室中,而外界的未蜕皮的虾类则无法进入栖息室。该装置充分利用了虾类蜕皮与未蜕皮时身体外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特点,避免了自残现象的发生。并且这种装置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0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壳蟹规模化的养殖箱
- 下一篇:一种浪海洋养殖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