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边框太阳能光伏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9493.1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00 | 分类号: | H02S30/00;H02S2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秦蕾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光伏组件 光伏层压体 支撑杆 承载架 本实用新型 无边框 有效降低电池 传统太阳能 铝合金边框 方向延伸 光伏组件 一体粘结 运行过程 裂片 隐裂 弱化 运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边框太阳能光伏组件,其包括光伏层压体以及一体粘结于所述光伏层压体背面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有若干支撑杆,所述若干支撑杆包括沿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于光伏层压体背面的承载架代替传统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可较好的分散太阳能光伏组件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光伏层压体所承受的压力,能有效降低电池片隐裂及裂片的风险,同时还弱化了太阳能光伏组件运行过程的PID效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太阳能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接线盒以及组装于光伏层压体周边的铝合金边框,其中所涉及的光伏层压体由前面板(通常为玻璃)、密封剂层、电池串层、密封剂层以及后面板(背板)构成。然基于该结构的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组件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铝合金边框位于光伏层压体的四周,其仅能直接对光伏层压体的周边提供支撑,当光伏组件长宽尺寸较大时,其运输周转过程中的碰撞以及室外使用过程中风压、雪载均会引起电池片隐裂,严重时导致电池片裂片;
2、光伏组件长期高电压工作,由于铝合金边框的存在,PID效应(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较为严重,具体而言,在前面板、密封剂层及边框之间存在漏电流,大量电荷聚集在电池片表面,使得电池片表面的钝化效果恶化,导致填充因子、短路电流、开路电压降低,从而使光伏组件的性能下降。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边框太阳能光伏组件,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无边框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体,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还包括一体粘结于所述光伏层压体背面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有若干支撑杆,所述若干支撑杆包括沿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至少有一端延伸至所述光伏层压体的长边或短边。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光伏层压体相对的两短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光伏层压体的一长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杆并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在光伏层压体背面分布形成“非”字型。
进一步,所述承载架包括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承载架还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两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三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沿所述光伏层压体的两对角线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光伏层压体的中心位置处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承载架还包括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自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固定连接位置处朝所述光伏层压体两长边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的横截面呈“工”字型。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通过硅胶或双面胶条胶接固定于所述光伏层压体的背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于光伏层压体背面的承载架代替传统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可较好的分散太阳能光伏组件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光伏层压体所承受的压力,能有效降低电池片隐裂及裂片的风险,同时还弱化了太阳能光伏组件运行过程的PID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9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