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往复式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5086.3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9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杜杰;王艳星;王景林;梁延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F16J15/3232;F16J15/3252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郑素娟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器 缓冲环 密封 车辆减震器 支撑骨架 油封 本实用新型 密封唇 往复式 橡胶体 划伤 减震器 活塞杆表面 减震器漏油 减震器总成 静密封结构 主密封唇口 过盈配合 一体成型 主密封唇 活塞杆 内衬套 装配孔 外周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包括围绕活塞杆外周的导向器和安装于导向器上方的油封,导向器的下方设有密封缓冲环,密封缓冲环由第一支撑骨架和与第一支撑骨架一体成型位于第一支撑骨架外侧的第一橡胶体组成,密封缓冲环的外径部位与导向器的装配孔过盈配合形成静密封结构,第一橡胶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道辅密封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密封缓冲环的辅密封唇能够阻挡减震器内部的杂质进入导向器的内衬套部位和油封的主密封唇部位,避免了活塞杆表面划伤和主密封唇口划伤所导致的减震器漏油失效,从而提高了油封及减震器总成的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减震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密封缓冲环的往复式车辆减震器,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车辆上重要的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乘坐的舒适性。作为一个精密的易损件,减震器内部清洁度的等级直接影响到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减震器是由多种金属和非金属零件组装、焊接而成的,在减震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清洁度不达标的现象,在生产线上焊接各个零件时又会产生焊渣等杂质。若在减震器最终装配时混入这些杂质,就会产生清洁度不达标的问题。同时,在减震器的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和振动,也会产生杂质。零部件装配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和减震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都会破坏减震器的密封系统,缩短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究其本质是减震器内部杂质经过并嵌入导向器内壁,划伤活塞杆进而破坏减震器上端油封的唇口,造成减震器漏油。
目前,国内市场上并没有搭载在汽车上的往复式减震器的应用技术,在现有的往复式减震器中,如图1所示,导向器下端没有设置密封缓冲环。
面对此类问题,虽然减震器厂家一直在控制清洁度等级,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并且控制所有零部件清洁度所花费的成本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市场上的往复式减震器应用于汽车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往复式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往复式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包括围绕活塞杆4外周的导向器1和安装于导向器上方的油封2,所述导向器的下方设有密封缓冲环5,所述密封缓冲环由第一支撑骨架6和与第一支撑骨架一体成型的位于第一支撑骨架外侧的第一橡胶体7组成,所述密封缓冲环的外径部位与导向器的装配孔过盈配合形成静密封结构,所述第一橡胶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道辅密封唇8。
进一步,所述油封由第二支撑骨架12和与第二支撑骨架一体成型位于第二支撑骨架外侧的第二橡胶体13组成,所述第二橡胶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道主密封唇3,所述第二橡胶体的外侧设有上、下两个抱紧弹簧14。
进一步,辅密封唇的截面呈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减震器用密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密封缓冲环的辅密封唇能够阻挡减震器内部的杂质进入导向器的内衬套部位和油封的主密封唇部位,避免了活塞杆表面划伤和主密封唇口划伤所导致的减震器漏油失效,从而提高了油封及减震器总成的产品质量;
2)密封缓冲环的存在能够减轻减震器内部高压油液对油封主密封唇的冲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橡胶体的下端面设有若干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11。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减震器在出现越程状态时,限位块9的上表面同密封缓冲环的下端面相接触,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橡胶体的内、外侧面上各自独立的设有沿上下方向的波浪纹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得减震器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润蚨祥油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5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