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和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3660.1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9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马良;曹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曾章沐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罩 无人机机体 右连接架 左连接架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桨翼 旋翼 骨架断面 结构稳定 向下气流 整体防护 螺旋桨 飞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其包括左连接架、右连接架、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所述左保护罩与所述左连接架连接,能够通过所述左连接架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左方;所述右保护罩与所述右连接架连接,能够通过所述右连接架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右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左连接架将左保护罩设置在无人机机体的左侧,右连接架将右保护罩设置在无人机机体的右侧,实现了无人机机体左侧和右侧的整体防护;采用左右两个独立的一体式保护罩的形式,结构稳定,飞行时保护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盈,且骨架断面采用圆形,对螺旋桨向下气流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桨翼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碰撞物体而损坏,或飞行时碰伤行人的情况,采用桨翼保护罩可避免无人机机架损坏,减少给行人造成的意外伤害。桨翼保护罩使用上应该简单灵活,能够实现快速安装与拆卸,而且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应该牢固可靠,在碰撞时有效发挥保护罩各项功能。
通过上网查找相关类似产品,发现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桨翼保护罩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锁扣方式,主要方法是将桨翼保护罩套入无人机臂固定好位置后,再锁上锁扣。拆卸时打开锁扣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拆卸与安装。
第二种方式是卡槽卡入式。具体方法是将桨翼保护罩前端卡槽从下向上直接套在桨翼固定架下,依靠卡槽的弹性,实现了加紧,拆卸时直接向下推出即可,达到快速拆卸与安装的目的。
第三种方式是卡口方式,具体方法是将桨翼固定架前端设计成小豁口(凹止口),将桨翼保护罩前端设计成凸出的止口结构。使用时,将桨翼保护罩前端凸止口由上而下插入桨翼固定架的小豁口(凹止口)内,拆卸时直接由下向上推出即可,达到快速拆卸与安装的目的。
以上三种桨翼保护罩都是采取一对一,即一个桨翼一个保护罩的方式。进而使得保护效果不佳,拆卸的效率同时也还能再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和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桨翼保护罩,包括左连接架、右连接架、左保护罩和右保护罩;
所述左保护罩与所述左连接架连接,能够通过所述左连接架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左方;
所述右保护罩与所述右连接架连接,能够通过所述右连接架可拆卸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右方。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架和所述右连接架对称设置;所述左保护罩和所述右保护罩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保护罩包括至少两个护翼单元;
相邻的两个所述护翼单元之间通过弧形连接杆连接;
所述弧形连接杆的圆弧中心在所述弧形连接杆远离所述左连接架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护翼单元包括连接杆和弧形边架;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边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连接架连接;
所述弧形边架的圆弧中心在所述弧形边架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边架和所述弧形连接杆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连接杆和所述弧形边架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涂有警戒色。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架包括底架板和插接块;
所述左保护罩与所述底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插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板相邻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3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载辅助动力单元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无人机的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