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61361.4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微;姜森;张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瑞浦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极片 电芯 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 刀模 涂覆 工艺复杂性 电池能量 工艺误差 极片本体 间距相等 降低设备 对设备 良品率 自放电 产线 隔膜 两组 模切 微调 陶瓷 变更 并用 电池 制造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若干极耳,若干所述极耳分为至少2组,每组内各个极耳宽度依次增加,相邻两组极耳的宽度不同,每组内相邻极耳之间的间距相等,并用该极片制作电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相邻极耳之间只用模切一次,降低刀模损耗,降低电池自放电率;2、全涂覆既降低工艺复杂性,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取消陶瓷涂覆降低生产成本;3、N组极耳模式可以将工艺误差降低为原来的1/N,提升制造精度,降低对设备的要求,提升良品率;4、通过微调极耳宽度实现产线的连续性,同时极片厚度和隔膜厚度变更后,现有刀模可以继续使用,降低设备投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方面,为了加快生产节拍,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倾向于使用卷绕式多极耳的电池极片结构,此结构相对全极耳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又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卷绕时每一圈的周长逐步增大,为了保证极耳重叠,因此极耳间距需要跟随增大,但是由于五金刀模长度无法变更,因此一般采用模切两次的方式形成极耳和间距。如此解决了周长变化的问题,但是带来了其他问题,一是模切两次时刀模无法完全对齐,会产生台阶,从而容易导致短路,造成电池良品率降低,甚至是安全隐患;二是为了消除此影响一般会在模切的边缘涂覆一层陶瓷材料用于绝缘,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总的来说两次模切的方式不佳。
为了解决此问题,行业内有了一些探索,比如:
CN102569721A中提出了一种只需要模切一次的方式,然而此种方式对卷绕圈数有限制,超过一定圈数后就无法继续进行,否则正负极会缺少足够的安全间隙造成短路;
CN106058137A中提出了一个变极耳等间距的模切方式,然而其模切方式前后两个极片中间需要浪费部分极片,无法保证产线的连续性,同时其工艺中采用的刀模无法兼容不同厚度的极片,需要增加很多的设备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激光模切是一种看似可行的方式,但是激光模切对极片的热影响很严重,多次试验证明激光模切的技术还不成熟,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采用五金刀模模切又能避免上述问题的极片结构。该机构不能增加工艺复杂度和对设备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提升电池安全性,并且降低成本,可想而知,该结构并不容易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电芯,可以缩短刀模长度以提高加工和制造精度;又可以增加极耳的载流面积,提升电池功率性能;同时,此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模切区域需要两次模切而产生台阶的问题,大幅降低电池自放电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其包括极片本体和若干极耳,若干所述极耳分为至少2组,每组内各个极耳宽度依次增加2πΔt,相邻两组极耳的宽度不同,每组内相邻极耳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Δt为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两层隔膜的厚度之和。
作为优选方案,后一组内相邻极耳的间距与前一组内相邻极耳的间距相等或不等。
作为优选方案,每组内的极耳数量为3~36个。
作为优选方案,每组内相邻极耳之间的间距为120mm~400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前述的极片卷绕而成的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两个电极,所述电芯本体由极片本体卷绕而成,所述电极由多层极耳叠加而成,若干层所述极耳的宽度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相邻极耳之间只用模切一次,降低刀模损耗,降低电池自放电率;
2、全涂覆既降低工艺复杂性,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取消陶瓷涂覆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瑞浦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瑞浦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1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更换电解液的装置
- 下一篇:用于涂布装置的垫片及涂布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