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阶梯钻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1254.1 | 申请日: | 201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5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成坚;张万洪;余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迈克斯切削刀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光明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刃部 本实用新型 过渡连接 阶梯钻 柄部 弧面 机械加工技术 技术方案要点 倒角处理 依次设置 过渡孔 中心孔 打孔 钻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钻,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刃部一、刃部二和刃部三,所述刃部一、刃部二和刃部三沿着靠近柄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刃部二的直径小于所述刃部一和刃部三的直径;所述刃部一和刃部二之间通过弧面一过渡连接,所述刃部二和所述刃部三通过弧面二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通过一个钻头就可以实现中心孔和过渡孔的打孔和倒角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钻。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对于工件的钻孔和倒角操作是非常常见的,通常需要对工件进行打孔形成通孔,而为了后期对通孔操作方便,通孔与工件之间经常需要倒角处理。如图1所示,待加工孔包括中心孔1和与中心孔1两侧贯通连接的过渡孔2,过渡孔2的直径沿着远离中心孔1的方向逐渐增大。过渡孔2与中心孔1相接触的位置通常需要进倒角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钻头对工件进行打孔将工件打成通孔,然后再对两端进行过渡孔2处理和倒角处理,但是因为过渡孔2处于中心孔的两端,在加工中通常需要对工件一端的过渡孔2进行打孔并倒角处理,然后对另一端的过渡孔2进行打孔并倒角处理,需要多次处理,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钻,其优点是:可以直接通过一个钻头就可以实现中心孔和过渡孔的打孔和倒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阶梯钻,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刃部一、刃部二和刃部三,所述刃部一、刃部二和刃部三沿着靠近柄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刃部二的直径小于所述刃部一和刃部三的直径;
所述刃部一和刃部二之间通过弧面一过渡连接,所述刃部二和所述刃部三通过弧面二过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阶梯钻穿过工件,使得刃部一将工件穿透形成通孔,通过弧面二转动将工件下端面进行倒角,形成过渡孔;然后将刃部三沿着远离工件的方向运动进行退刀,通过弧面一将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倒角,形成另一个过渡孔。通过一个钻头就实现中心孔和过渡孔的打孔和倒角处理,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刃部三的直径大于所述刃部一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阶梯钻穿过工件,使得刃部一将工件穿透形成通孔,直至刃部三与工件抵接,此时弧面二转动将工件下端面进行倒角,形成过渡孔;然后将刃部三沿着远离工件的方向运动进行退刀,将刃部二的周面与通孔的其中一个内壁抵接,继续退刀,直至弧面一将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倒角,形成另一个过渡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刃部三的直径与所述刃部一的直径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阶梯钻穿过工件,使得刃部一将工件穿透形成通孔,直至刃部三与工件抵接,此时将刃部二的周面与通孔的其中一个内壁抵接,弧面二转动将工件下端面一边进行倒角,同理,对另一边进行倒角;然后将刃部三沿着远离工件的方向运动进行退刀,将刃部二的周面与通孔的其中一个内壁抵接,继续退刀,直至弧面一将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倒角,形成另一个过渡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刃部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排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屑槽的设置使得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可以沿着排屑槽排出,侧刃对工件进行切削和倒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刃部还包括导向棱边,所述排屑槽处于相邻的导向棱边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棱边的设置减小阶梯钻与加工孔壁的摩擦,而且在钻孔过程中起到对阶梯钻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刃部一包括远离所述柄部的切削面,所述切削面沿着阶梯钻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且切削面的直径沿着靠近柄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迈克斯切削刀具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迈克斯切削刀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1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