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0856.5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4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胜峰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陈凯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杆 减震器 卡盘 外包套 汽车用 弹簧 底座 上下两端 挡块 下端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有 贴合设置 包槽 包套 插孔 卡接 螺杆 套接 套口 套入 凸块 焊接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包括固定杆、卡盘和外包套,卡盘与外包套均有两个,其中卡盘套接在固定杆的上下两端,而外包套卡接在卡盘的左右两端,固定杆的外侧的上下两端与卡盘的左右两端均开有两个插孔,且固定杆的下端焊接有底座,底座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为一体的螺杆;该种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在套入弹簧之后,通过两个外包套将两个固定杆包裹住,并将凸块插入到卡盘上的卡槽内,使得弹簧和减震器被外包槽包裹住,让得外界的灰尘被外包套阻挡在外,而固定杆下端的卡盘贴合设置在底座上,使得下端的灰尘无法通过套口与减震器相接触,从而达到保护弹簧与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而为了防止由于剧烈震动导致减震器移位,所以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便被创造出来。
由于汽车常常行驶在各种各样的道路上,长此以往,减震器上难免沾染上大量的灰尘,虽然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可以防止减震器移位,但是却无法防止外界的灰尘对减震器的影响,而且现有的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在减震器使用过久发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由于汽车常常行驶在各种各样的道路上,长此以往,减震器上难免沾染上大量的灰尘,虽然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可以防止减震器移位,但是却无法防止外界的灰尘对减震器的影响,而且现有的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在减震器使用过久发生松动的技术问题,提供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包括固定杆、卡盘和外包套,所述卡盘与外包套均有两个,其中卡盘套接在固定杆的上下两端,而外包套卡接在卡盘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杆的外侧的上下两端与卡盘的左右两端均开有两个插孔,且固定杆的下端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为一体的螺杆;所述卡盘的中部开有套口,且卡盘与套口之间开有卡槽,所述卡盘的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推块,且推块的内侧焊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至少三个凸点;所述外包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其固定为一体的凸块,且外包套的内侧开有外包槽,所述外包套的外侧设有至少三个与其固定为一体的挤压块。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外侧的中部开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插孔的直径均为三厘米,所述插杆的直径为二厘米。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套与挤压块均由橡胶制成,且挤压块与外包套活动连接,所述外包套、挤压块和凸块均为半圆状,且凸块嵌入设置在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贯穿过底座到底座的底部,且螺杆的末端呈尖锥状,所述螺杆可固定在某处。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嵌入于卡盘上的插孔内,且插杆可分别插入到滑槽与插孔内,且插杆与滑槽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盘与固定杆活动连接,且下端的卡盘与底座的上表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内可套入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该种汽车用减震器固定杆在套入弹簧之后,通过两个外包套将两个固定杆包裹住,并将凸块插入到卡盘上的卡槽内,使得弹簧和减震器被外包槽包裹住,让得外界的灰尘被外包套阻挡在外,而固定杆下端的卡盘贴合设置在底座上,使得下端的灰尘无法通过套口与减震器相接触,从而达到保护弹簧与减震器,减少外界灰尘侵害的好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胜峰五金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胜峰五金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0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中继站的前轮转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械式空气悬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