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6826.7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9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庆;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偏光 触控层 覆盖层 视区 贴合 本实用新型 市场竞争力 导电材料 贴合设置 纳米银 向内 上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通过在触控层与覆盖层之间设置圆偏光层,圆偏光层使熄屏状态下的OLED显示装置从外界向内看时视区更黑,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银作为取代ITO的一种透明导电材料,近几年得到大家的重要关注。但目前纳米银结构的触摸屏与OLED模组全贴合后(图1中左侧显示),与ITO结构的触摸屏(图1中右侧显示)相比,纳米银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在熄屏时视区会出现发灰白的现象(从OLED显示装置的正面看,包括中间视区和环绕视区的边缘油墨区),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降低产品档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纳米银材料的反射率较高导致的,因此需作进一步改进以改善上述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的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包括从下往上层叠贴合设置的OLED显示层、以纳米银为导电材料的触控层、圆偏光层和覆盖层。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的基材为薄膜或玻璃。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分别设置在基材上表面的第一纳米银线电极层和设置在基材下表面的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层。
优选地,所述OLED显示层包括OLED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OLED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电极,所述金属反射电极设置在被动式OLED的金属阴极或者设置在主动式OLED的金属阳极。
优选地,所述金属反射电极的材质为金属铝、镁、银、钼、钛或其合金。
优选地,所述OLED反射层的下表面还设有有机发光层。
优选地,所述覆盖层的材质为玻璃或者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圆偏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触控层上方的相位延迟片和线偏光片。
优选地,OLED显示层与触控层之间、触控层与圆偏光层之间,以及圆偏光层与覆盖层之间均通过OCA或者OCR贴合固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触控层与覆盖层之间增加圆偏光层,圆偏光层使熄屏状态下的OLED显示装置从外界向内看时视区更黑,有效降低视区灰白现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采用纳米银结构和ITO作为触控电极显示效果的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全贴合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68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