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5019.3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4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田;宋云初;王万海;沈洪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万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处理池 渗滤液 收集池 渗滤液收集池 生物质 渣污染 粗滤 本实用新型 活性炭 生态修复 石灰石层 吸附膜层 反应墙 集渣室 填充层 池体 活性炭颗粒 地下水资源 并排设置 功能分区 净化处理 矩形齿片 均匀铺设 均匀填充 生态环境 机泵组 可闭合 吸附膜 最内层 内壁 流出 修复 土壤 污染 | ||
1.一种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包括池体、机泵组(1)和收集渠(19);所述机泵组(1)位于池体上方且与堆渣填埋区的收集渠(19)相连;所述机泵组出口(2)与池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收集池(3)和处理池(4);所述机泵组出口(2)位于收集池(3)顶部;所述处理池(4)底部设有排液管(9);所述收集池(3)和处理池(4)并排设置且中间通过粗滤隔板(12)相连通;所述粗滤隔板(12)通过卡槽固定在池体壁上;所述收集池(3)的底部设有集渣室(10);所述集渣室(10)位于粗滤隔板(12)下方;所述处理池(4)内壁上设有反应墙(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隔板(12)包括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靠近收集池(3)一侧的平面上均设有可闭合的矩形齿片;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边缘处均设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6)上的矩形齿片为下倾斜齿片(16);所述下倾斜齿片(16)上端边缘通过转轴与第一隔板(6)连接;所述第二隔板(7)上的矩形齿片为上倾斜齿片(17);所述上倾斜齿片(17)下端边缘通过转轴与第二隔板(7)连接;所述转轴由伺服电机(5)驱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室(10)上设有室门(11);所述室门(11)一侧通过铰接与集渣室(10)连接;所述室门(11)另一侧通过螺栓、螺母与集渣室(10)相连接;所述室门(11)边缘处设有一圈密封橡胶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墙(8)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石灰石层(13)、活性炭填充层(14)和生物质吸附膜层(15);所述石灰石层(13)为最内层且直接接触处理池(4)中的渗滤液;所述活性炭填充层(14)内均匀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生物质吸附膜层(15)内均匀铺设若干层生物质吸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层(13)的厚度为250-280mm;所述活性炭填充层(14)的厚度为450-480mm;所述生物质吸附膜层(15)的厚度为350-38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堆渣污染区域的生态修复渗滤液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层(13)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半球面凹槽(18);所述半球面凹槽(18)直径1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万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万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50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实验室用下水道自动分级处理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油泥砂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