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纤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2451.7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红威;冯鹏;强翰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24 | 分类号: | E04C2/24;E04B2/56;E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布层 纤维板 预制 环氧树脂胶层 碳纤维布 混合层 复材 胶砂 混凝土组合结构 应用前景广阔 本实用新型 垂直设置 钢纤维 浸渍胶 锚固 砂粒 混凝土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纤维板包括: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的环氧树脂胶层;与环氧树脂胶层相连的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布层设置有碳纤维布;与碳纤维布层相连的胶砂混合层,胶砂混合层设置有砂粒;垂直设置于碳纤维布层的多个钢纤维。该预制纤维板可显著改善复材型材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性能,且施工便捷,在复材‑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新型结构与新材料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纤维板。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复材”)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非金属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但其抗压承载力较低、价格偏高,需与其他常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复材与混凝土通过合理组合,可以规避复材的缺点、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从而形成力学性能良好、造价较低、耐久性较好的组合构件。复材-混凝土组合构件可充分发挥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是确保复材和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协同工作、保证两种材料之间力的传递,即需可靠的界面粘结锚固性能。当界面锚固性能好时,组合构件刚度大、承载力高;反之则组合构件刚度小、承载力低。
然而,复材表面光滑,与混凝土天然粘结性能较差,单纯依靠复材与混凝土的天然粘结无法满足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要求。此外,复材抗剪以及局部抗压强度较低,且不具可焊性,传统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增强方法不适合复材-混凝土组合结构。
因此,如何改善复材与混凝土界面的锚固性能,使复材-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本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纤维复合材料型材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纤维板,包括:设置有碳纤维布浸渍胶的环氧树脂胶层;与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相连的碳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布层设置有碳纤维布;与所述碳纤维布层相连的胶砂混合层,所述胶砂混合层设置有砂粒;垂直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多个钢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由流动性较强的环氧树脂胶固化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的碳纤维布浸渍胶内掺加乱向分布短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布层的碳纤维布为单轴向或多轴向碳纤维布,或者单轴向或多轴向玻璃纤维布。
进一步地,所述胶砂混合层的砂粒为抗压强度满足预设条件的颗粒物。
进一步地,所述钢纤维的结构为U形结构或端部带钩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纤维骑跨于所述碳纤维布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布的纤维方向与复合材料型材受力方向一致,其中,所述的复合材料型材为拉挤型材或缠绕型材。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纤维与碳纤维布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预制纤维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胶粘连接示意图;
图4为预制纤维板与复合材料型材螺栓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环氧树脂胶层1、碳纤维布层2、胶砂混合层3、多个钢纤维4、碳纤维布浸渍胶5、碳纤维布6、砂粒7、环氧树脂胶8、复合材料型材9和螺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预制纤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2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组竹墙板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环保抗震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