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51911.4 | 申请日: | 2018-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5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季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分离器 白内障手术 晶状体核 折弯结构 本实用新型 反复操作 依次连接 水分离 嵌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所述水分离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第一体部、第二体部及尾部,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体部共同构成折弯结构。基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体部共同构成折弯结构,有利于头部嵌入晶状体核,减少对晶状体核的反复操作,有效提高了水分离效率及转核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白内障是指人眼的晶状体由透明发生混浊,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目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随着技术方法和设备的进步,白内障手术已经在各级眼科医疗单位中得到广泛普及。其手术步骤主要涉及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水分离的方法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及皮质游离于晶状体囊膜之外,第二部分通过传统手动娩出或者超声乳化吸除的方式去除白内障。
现有白内障手术中进行第一部分中水分离时无特制器械,多借助于冲洗针头完成操作,该方法存在的缺点如下:
1)水分离不易充分彻底,过快注射容易引起术中并发症;
2)只能在晶状体核的表面操作,需要反复多次拨动,不易转动和游离晶状体核;
3)冲洗针头多属于一次性耗材,不能反复使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白内障手术中进行第一部分中水分离存在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白内障手术中进行第一部分中水分离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所述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第一体部、第二体部及尾部,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体部共同构成折弯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头部的顶部端面为斜面。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斜面与第一体部的轴线之间夹角范围为30~45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一体部的远端圆弧连接,弧心角范围为90~120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第一体部的近端与所述第二体部的远端圆弧连接,弧心角范围为120~135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头部的长度范围为1.5~2mm。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第一体部的长度范围为11~12mm。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第二体部的长度范围为14~15mm。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头部、所述第一体部与所述第二体部一体成型构成针头。
可选的,在所述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针头为不锈钢材料针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水分离器中,所述水分离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第一体部、第二体部及尾部,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体部共同构成折弯结构。基于所述头部和所述第一体部共同构成折弯结构,有利于头部嵌入晶状体核,减少对晶状体核的反复操作,有效提高了水分离效率及转核有效性。
另一方面,所述头部的顶部端面为斜面,斜向外下的水流可以更加有效地游离晶状体核及皮质于晶状体囊膜之外,并减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1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泪点成形器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信息监测眼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