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射频识别的保密柜、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50802.0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4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丽;李润泽;齐晓辉;许朝晖;徐甜甜;吴建飞;王宏义;郑黎明;付云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E05G1/06;E05G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 代理人: | 姚远达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读写器 保密柜 物品放置区域 天线承载装置 天线 隔板 承载装置 控制系统 射频识别 柜体 垂直分布 顶部设置 硬件成本 预设间隔 便利性 电连接 有效地 节约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射频识别的保密柜、控制系统。该保密柜包括:读写器、读写器承载装置、至少一个天线、至少一个天线承载装置、和至少一个隔板;读写器设置于读写器承载装置中,读写器分别与至少一个天线电连接;至少一个隔板以预设间隔距离垂直分布于保密柜的柜体上,将柜体划分为至少一个物品放置区域;对于至少一个物品放置区域中的每个物品放置区域,该物品放置区域的顶部设置有天线承载装置,该物品放置区域的顶部的天线承载装置中设置有天线。该保密柜有效地节约了硬件成本,提高了保密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保密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射频识别的保密柜和装置。
背景技术
保密柜在政府机关、军队、银行、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等对保密要求较高的重要场合有很高的使用率,因密品的重要性,保密柜可以对每次开锁有明确记录或警示。传统的保密柜在工作交接、密品清点时需人员的介入,因而对人员素质要求极高,人员操作误差可能性较大。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几种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保密柜,第一种保密柜其柜子内部背板部分有一个可纵向滑动的传动装置,将RFID天线一端装在该滑动装置上,另一端连接RFID读写器,由软件控制传动装置和RFID扫描软件,通过RFID读写器天线盘点柜内贴在密品上的的 RFID标签,以查看柜内密品信息。
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将保密柜分为好多格,每个格子是相对独立的,将RFID标签、天线和读写器都置于格子内,需要了解柜子内部信息时打开上位机软件进行操作。
也有基于频率为13.56MHz的射频的保密柜,但该设计大多仅适用于个别近距离识别、可同步识读效率要求不高的场合。
上述第一种设计方案需将传动装置设计在保密柜内,其机械设计复杂,且传动装置需安装在保密柜内部,保密柜的体积会比较大且较笨重,后期维护麻烦,电机安装子在柜子内部不利于密品的保存;另外,天线安装在传动装置上依靠滑动模块的上下滑动来带动天线扫描柜内密品上的RFID标签,容易出现漏盘。
上述第二种设计方案将保密柜内分成多个小格,每个格子内的密品上贴有RFID标签,格子内部安装读写器和天线,这样保密柜内的空间利用率很低而且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还有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 技术的保密柜,但该技术由于其信号穿透能力差需近距离识读,因此大多还需人工介入盘点等,并不能简化办公流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射频识别的保密柜和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保密柜,该保密柜包括:读写器、读写器承载装置、至少一个天线、至少一个天线承载装置、和至少一个隔板;读写器设置于读写器承载装置中,读写器分别与至少一个天线电连接;至少一个隔板以预设间隔距离垂直分布于保密柜的柜体上,将柜体划分为至少一个物品放置区域;对于至少一个物品放置区域中的每个物品放置区域,该物品放置区域的顶部设置有天线承载装置,该物品放置区域的顶部的天线承载装置中设置有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保密柜还包括开关门检测器,开关门检测器设置于保密柜的柜门和保密柜的柜体之间的夹缝处,开关门检测器与读写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读写器承载装置是第一预设尺寸的抽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保密柜的背部设置有夹层板,夹层板上设置有垂直排列的至少一个天线接头,其中,至少一个天线接头中的每个天线接头的位置对应于天线承载装置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层板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口和网络接口,其中,电源接口用于为读写器供电,网络接口用于将读写器接入预设的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未经天津市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50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