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并联式液流通道的双线圈双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6627.8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9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易锋;喻理梵;胡安琪;张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流通道 并联式 双线圈 活塞套筒 磁流变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 励磁线圈 圆形通孔 双出杆 阻尼器 液流通道结构 工作平稳性 线圈绕线架 圆环形间隙 阻尼力可调 阻尼器缸体 磁流变液 范围增大 减振系统 输出阻尼 体内表面 有效阻尼 阻尼器缸 活塞杆 阻尼力 端盖 多段 铁路 交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并联式液流通道的双线圈双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阻尼器端盖、阻尼器缸体、线圈绕线架、励磁线圈Ⅰ、励磁线圈Ⅱ及活塞套筒等组成。阻尼器缸体内表面与活塞套筒外表面之间的圆环形间隙构成磁流变液流经的第一液流通道;活塞套筒端面4个均匀分布的圆形通孔构成第二液流通道;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组合成并联式液流通道。采用双线圈激励可在并联式液流通道处形成多段有效阻尼间隙,提高了输出阻尼力,并使阻尼力可调范围增大。4个圆形通孔可有效避免峰值阻尼力,提高阻尼器工作平稳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并联式液流通道结构和双线圈激励方式,特别适用于建筑、铁路、交通等行业减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并联式液流通道的双线圈双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元件,具有毫秒级响应速度、大控制范围和大输出阻尼力等特点,使其广泛用于建筑物以及桥梁的减振系统。
传统单线圈型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对励磁线圈通入电流大小的控制,来实现输出阻尼力大小的实时控制。该磁流变阻尼器在活塞头绕线槽内缠绕励磁线圈,阻尼间隙内大部分磁场均平行于磁流变液通道,有效磁场作用范围只出现在液流通道左、右端部与磁流变液通道垂直的区域内,因此输出阻尼力不大。另外,目前常用的单线圈型磁流变阻尼器有效工作阻尼间隙大多为单一圆环形液流阻尼间隙,并且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提高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可调范围。一是在相同输入电流下,尽可能在磁流变液饱和范围内提高有效阻尼间隙内的磁感应强度。常用的方法是减小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间隙宽度,但由于磁流变液久置未用再次启用时,容易出现颗粒沉淀从而堵塞阻尼间隙,导致磁流变阻尼器失效。第二就是保持有效阻尼间隙的宽度,增加励磁电流的大小,从而提高有效阻尼间隙处的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但供电电流增加会使阻尼器能耗也相应增加。
传统的单线圈型磁流变阻尼器液流通道由阻尼器缸体内表面和活塞头外表面的径向间隙组成,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结构设计会产生峰值阻尼力,从而降低工作平稳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在具有较大输出阻尼力和较宽阻尼力可调范围同时,能有效避免峰值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阻尼器工作平稳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并联式液流通道的双线圈双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器缸体内表面与活塞套筒外表面之间的圆环形间隙构成磁流变液流经的第一液流通道;活塞套筒端面加工有4个均匀分布的圆形通孔,构成第二液流通道;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组合成并联式液流通道。采用双线圈激励的方式可在并联式液流通道处同时形成多段有效阻尼间隙,有效提高了输出阻尼力,并使阻尼力可调范围增大。另外,活塞套筒端部加工的4个圆形通孔可有效避免峰值阻尼力,提高阻尼器工作平稳性。本实用新型采用并联式液流通道结构和双线圈激励方式,一方面增加了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和阻尼力可调范围,另一方面避免峰值阻尼力从而提高工作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建筑、铁路、交通等行业减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6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