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吸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42384.0 | 申请日: | 2018-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5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殷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特恒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佐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3 | 代理人: | 刘鹏;王占愈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吸嘴 吸嘴连接件 焊接工位 长形部件 吸头结构 旋转台 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 机械行程 机械装置 生产运行 连接件 减小 吸嘴 | ||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吸头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真空吸嘴;所述第一真空吸嘴通过第一吸嘴连接件与第一旋转台连接;所述第二、第三真空吸嘴分别通过第二、第三吸嘴连接件与第二旋转台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吸嘴连接件为长形部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真空吸嘴同时运动至焊接工位时,只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真空吸嘴和第一、第二、第三真空吸嘴连接件进入焊接工位的机械行程范围。所述结构的真空吸嘴安装在吸嘴连接件上,所述吸嘴连接件为长形部件;当三个真空吸嘴同时运行至焊接工位时,只有吸嘴和吸嘴连接件进入焊接工位的工作台之间,大大减小了工作台机械装置的上下行程,直接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吸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光通讯产品加工的生产设备中,在TO元件焊接之前,需要通过真空吸附分别将元件的管帽、基座分别送至焊接工位,然后再将管帽和基座焊接在一起。
现有技术的旋转吸头结构的吸头旋转形式基本采用前后旋转,不仅增加了吸头行走的行程;而且,由于吸嘴的旋转机构都集中在一起,致使工作台上下运行的行程较长,焊接效率比较低。
现有技术的旋转吸头结构的第一真空吸嘴11'、第二真空吸嘴21'和第三真空吸嘴22'同时运行至焊接工位时,三个吸头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吸头结构,所述结构的电机设置的方向改变,使电机的轴线平行于旋转吸头机构与焊接工位所在的直线;而且,所述真空吸嘴安装在吸嘴连接件上,所述吸嘴连接件为长形部件;当三个真空吸嘴同时运行至焊接工位时,只有吸嘴和吸嘴连接件进入焊接工位的工作台之间,大大减小了工作台机械装置的上下行程,直接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吸头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旋转吸头结构和第二旋转吸头结构,所述第一旋转吸头结构、第二旋转吸头结构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电机;所述第一旋转吸头结构、第二旋转吸头结构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运行;所述第一旋转吸头结构包括第一真空吸嘴;所述第二旋转吸头结构包括第二真空吸嘴和第三真空吸嘴,所述第一真空吸嘴通过第一吸嘴连接件与第一旋转台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台由第一电机驱动能够绕第一电机的轴线转动和/或沿第一电机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真空吸嘴、第三真空吸嘴分别通过第二吸嘴连接件、第三吸嘴连接件与第二旋转台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台由第二电机驱动能够绕第二电机的轴线转动和/或沿第二电机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吸头结构、第二旋转吸头结构与焊接工位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嘴连接件为长形部件;所述第一真空吸嘴距离所述第一电机沿所述第一电机轴线方向的距离为5.80cm;所述第二吸嘴连接件、第三吸嘴连接件为长形部件;所述第二真空吸嘴、第三真空吸嘴距离所述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电机轴线方向的距离为6.85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真空吸嘴、第二真空吸嘴、第三真空吸嘴同时运动至焊接工位时,只有所述第一真空吸嘴、第二真空吸嘴、第三真空吸嘴和第一真空吸嘴连接件、第二真空吸嘴连接件、第三真空吸嘴连接件进入焊接工位的机械行程范围。
当所述第一真空吸嘴、第二真空吸嘴、第三真空吸嘴同时运动至焊接工位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保持足够的距离,不会运行至焊接工位的机械行程范围内,因此,焊接工位的管帽孔穴、基座孔穴间的垂直间距比较小,可以节省焊接工位的机械垂直运行的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吸头结构还包括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旋转台能够在垂直于第一电机轴线的平面内绕第一电机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旋转台的光感应部件感应到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时,所述第一旋转台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台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特恒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特恒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2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片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用玻璃吸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