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0435.6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仓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结构 盒体结构 工作绳 收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 绕线盘 啮合 侧面设置 敞口结构 杆上作业 工作效率 收线装置 悬挂结构 摇柄机构 缠绕 转动 驱动 节约 劳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包括设有敞口结构的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中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结构以及第二齿轮结构,所述盒体结构侧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齿轮结构转动的摇柄机构,所述第二齿轮结构上设置有绕线盘结构,所述绕线盘结构上缠绕有工作绳,所述盒体结构上还设置有悬挂结构。本实用新型使得杆上作业的过程更加简单易行,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电线路中,日常的线路检修、维护以及施工都需要在电杆上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工器具以及材料的上下传递(传递距离为10-15m)。目前,由于现阶段对配电线路网架改造工作的逐步实施,且日常对架空线路的维护检修工作日益增加,需要在杆上完成的工作越来越频繁。在整个杆上作业过程中,通过人力用工作绳将工器具及材料上下传递的过程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由于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等问题,一直以来依旧使用人力进行起吊,这种工作方式费时费力费人工。
同时,在用人力起吊的过程中,当出现体力不支或其他情况时,存在发生物体坠落的致命风险,缺少制动装置无法防止高空坠物的危害发生,从而必须一次性将物体提升到位,作业人手掌与绳索摩擦过大,容易造成手掌磨、擦伤,作业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便携式杆上工作绳收放装置,包括设有敞口结构的盒体结构,所述盒体结构中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组结构以及第二齿轮组结构,所述盒体结构侧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齿轮组结构转动的摇柄机构,所述第二齿轮组结构上设置有绕线盘结构,所述绕线盘结构上缠绕有工作绳,所述盒体结构上还设置有悬挂结构。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悬挂结构将收放装置安装在电线杆的铁环上,摇动摇柄机构,带动第一齿轮组结构旋转,从而带动与第一齿轮组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组结构上的绕线盘结构旋转,实现缠绕在绕线盘上的工作绳的收放,最终实现现场杆上作业上下传递物体;本实用新型能够非常轻松地将物体向上提升,完全解决了现场杆上作业收放物体过程中的费力问题,有效防止在作业过程中出作业人员力竭问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风险。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组结构包括设于盒体结构内壁两侧的第一轴承结构、设于第一轴承结构上的第一转轴结构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结构上的第一齿轮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在摇动摇柄机构时带动第一齿轮结构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齿轮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结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结构设置在第一转轴结构靠近摇柄机构一端。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第一齿轮结构与摇柄机构之间的力矩,可以轻松实现将地面的物体通过收放绳提升到工作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组结构包括设于盒体结构内壁两侧的第二轴承结构、设于第二轴承结构上的第二转轴结构以及设置在第二转轴结构上的第二齿轮结构。这样设置便于第二齿轮结构与第一齿轮结构之间的啮合,从而实现安装在第二转轴结构上的绕线盘结构的转动,最终通过收放绳实现杆上作业时上下传递物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结构与所述第一齿轮结构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结构的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结构的直径尺寸。通过第一齿轮结构与第二齿轮结构之间的齿轮变比,可以实现在杆上作业时上下传递物体时达到省力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上靠近所述盒体结构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上靠近第二齿轮结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缠绕在绕线盘结构上的收放线在收放装置运行时进入到第二轴承结构中,影响整个收放装置的顺利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0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