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0302.9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4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麦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G06K19/06;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延美花;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机构 真伪判别 图案部 本实用新型 防止系统 图案 复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伪变造防止机构(100)包括:第一图案部,包括分别形成有第一真伪判别用图案的多个第一单元;以及第二图案部,包括形成于构成所述第一图案部的区域内除所述第一单元的形成位置以外的位置且形成有第二真伪判别用图案的至少一个第二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真伪判别用图案的复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有效防止真伪判别用图案的复制的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对纸币、公(私)文件、美术品、昂贵物品、信用卡、软件、CD、 DVD、洋酒、药品等的认证(authentication)需求。对这些物品的伪造或变造威胁到信用社会的根基,已超越单纯地对个人或法人造成相当于物品价额的损失的层面,能够引起对整个社会的信赖问题。
目前有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多种加密及防止伪造的各种技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主要是利用全息图的技术,磁带等应用于卡等领域,金属线、盲字、微图案等应用于货币、文件等领域。
对全息图而言,其所能记录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具有难以制造精巧的全息图,能够被数码扫描仪之类的复制机构等复制的问题。并且,其他防伪技术也有极高的被复制可能性,尤其,对制造工程本身进行保密的情况非常多,因此还具有只要能够按照该工程执行即可轻易复制的问题。
近来出现了一种通过纳米压印方法在防伪膜上记录信息的技术。纳米压印方法是利用具有纳米图案的模具在防伪膜上形成图案的方法,由于能够用低费用记录大量信息,因此近来广泛利用。
图1示出通过现有的纳米压印方法制造防伪膜2的工程。图2示出通过防伪膜2形成衍射图像D的原理。
参见图1,将具有预定的图案的模具1压在高分子物质、膜等以转印图案制造防伪膜2。如图2所示,透过防伪膜2的上部的真伪判别用图案的照射光向预定的方向衍射呈现衍射图像D。用户可通过确认衍射图像D 轻易地确认产品的真伪与否。
然而,即使利用纳米压印方法形成真伪判别用图案也并不能安全根除伪造行为,具有利用纳米成型方法复制真伪判别用图案的风险。
图3示出利用纳米成型方法复制防伪膜2的过程。
参见图3,在正品的防伪膜2上涂布高分子物质5并加压后使高分子物质5硬化即可制得高分子模具5。再将该高分子模具5压在高分子物质、膜等转印图案,这样即可制造出复制的防伪膜6。
因此,用纳米压印方法制造防伪膜2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在防伪膜2上记录大量信息,但其问题是还具有伪造问题。
另外,用于解决图3的上述问题的方案如图4的(a)所示,公开了一种用覆盖膜8包覆真伪判别用图案的防伪膜7结构。参见图4的(a)及(b),用折射率不同于防伪膜7的折射率的覆盖膜8覆盖真伪判别用图案,因此照射的光发生衍射呈现衍射图像D。同时,由于真伪判别用图案的上部具有平坦的形状,因此无法通过纳米成型方法复制真伪判别用图案。
但是,上述结构也仍存在从衍射图像D反向推导设计纳米图案的可能性。虽然该过程非常复杂,可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及费用,但具有设计完纳米图案后可持续复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强的复制抑制力的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第一衍射图像第一次确认伪造与否,通过第二衍射图像第二次确认伪造与否的伪变造防止机构及伪变造防止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麦加株式会社,未经纳米麦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0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