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9221.7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9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熙;王申奥;郑晓钧;胡佳文;蒋靳;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247 | 分类号: | H04N5/247;G03B3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眼照相机 相机 本实用新型 动态采集 上底面 成像 侧面 成像重叠 间隔分布 棱台结构 三维场景 相机视场 等弧长 重叠率 构建 视场 圆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维场景构建领域,提供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包括6个子眼相机和框架,所述框架为正五棱台结构,上底面与侧面成57°角,所述框架的上底面中心位置布置1个子眼相机,所述框架的5个侧面的中心位置各布置1个子眼相机,5个子眼相机在同一平面上呈圆环且等弧长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复眼照相机满足各个子眼相机视场成像重叠面积尽量小,整个视场的成像范围尽可能大的要求,重叠率为29%,成像范围为202°×36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维场景构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
背景技术
如今场景构建大多采用实验数据为基础的图像拼接方法,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两幅或多幅有视差的图像进行拼接,来构建整个场景。而为了快速实现复杂场景的信息获取以及场景生成,传统的单孔径光学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如今高效化、三维化的工程需求。因此,多孔径系统的复眼相机得到快速发展。多孔径系统的复眼相机包含多个子眼模块,不仅可以解决大视场的应用需求,也可以解决如今三维化信息采集的需求。
现有的复眼相机一般采用4到8个镜头,其利用广角镜头视野广的优势对全景信息进行采集,但广角镜头在后期图像拼接过程中图像畸变过大,会影像成像质量;同时,因为广角镜头视场角过大,会导致图像拼接间冗余面积过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满足各个子眼相机视场成像重叠面积尽量小,整个视场的成像范围尽可能大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包括6个子眼相机和框架,所述框架为正五棱台结构,上底面与侧面成57°角,所述框架的上底面中心位置布置1个子眼相机,所述框架的5个侧面的中心位置各布置1个子眼相机,5个子眼相机在同一平面上呈圆环且等弧长间隔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子眼相机的视场角为9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子眼相机的成像距离为10.139米。
本实用新型根据确定的子眼相机的视场角度α(α为90°),考虑每个子眼视场成像重叠面积尽量小而合理,整个视场的成像范围尽量大,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将视场角、成像距离作为参数,以重叠面积和成像范围为约束,求解出子眼相机的最优个数和分布位置。
本实用新型复眼照相机满足各个子眼相机视场成像重叠面积尽量小,整个视场的成像范围尽可能大的要求,重叠率为29%,成像范围为202°×36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其中:1.子眼相机,2.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动态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如图1、2所示,包括6个子眼相机O1~O6和框架,所述框架为正五棱台结构,上底面与侧面成57°角,所述框架的上底面中心位置布置1个子眼相机O1,所述框架的5个侧面的中心位置各布置1个子眼相机O2~O6,5个子眼相机O2~O6在同一平面上呈圆环且等弧长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子眼相机的视场角为90°。
其中,所述子眼相机的成像距离为10.139米。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各个子眼相机视场成像重叠率为29%,整个复眼相机视场的成像范围为202°×3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9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控控制键盘
- 下一篇:一种基于FPGA图像处理的拼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