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6892.8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6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5/06 | 分类号: | G09B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6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信号接收器 嵌入方式 收听机 集音 本实用新型 机体顶部 英语学习 控制键 挂柱 颈链 显示屏设置 卡合方式 蓝牙通信 现有装置 显示屏 佩带 携带 贯穿 外部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听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包括:机体、信号接收器、耳机;显示屏设置在机体顶部的中间位置,且显示屏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机体的内部,且信号接收器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SD卡槽设置在机体顶部右侧,且SD卡槽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耳机设置在机体的外部,且耳机通过蓝牙通信与机体相连接;颈链设置在挂柱的上部,且颈链通过贯穿方式与挂柱相连接;控制键设置在耳机的底部,且控制键通过卡合方式与耳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可佩带,集音效果好,方便携带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听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
背景技术
英语学习收听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从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英语词汇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英语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英语学习收听机的音频转换模块将英语音频转化为各种腔调的英语音频,辅助使用者学习英语,一般来说,收听机类似于无线电接收机,都是接收信号后还原成音频,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传统的英语学习收听机的扬声器设置在收听机的内部,由于耳朵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大,收听时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就大,造成漏听错听,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英语学习收听机的扬声器设置在收听机的内部,由于耳朵与扬声器之间的距离大,收听时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就大,造成漏听错听,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等问题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包括:机体、第一充电接口、挂柱、功能键、显示屏、信号接收器、SD卡槽、电池盖、耳机、颈链、耳挂、听筒、耳塞、第二充电接口、控制键;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设置在机体的左侧,且第一充电接口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挂柱设置在机体的右侧,且挂柱通过螺纹啮合与机体相连接;所述功能键设置在机体的顶部的左侧,且功能键通过卡合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体顶部的中间位置,且显示屏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机体的内部,且信号接收器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SD卡槽设置在机体顶部右侧,且SD卡槽通过嵌入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电池盖设置在机体的底端,且电池盖通过螺栓固定方式与机体相连接;所述耳机设置在机体的外部,且耳机通过蓝牙通信与机体相连接;所述颈链设置在挂柱的上部,且颈链通过贯穿方式与挂柱相连接;所述耳挂设置在耳机的左侧,且耳挂通过卡合方式与耳机相连接;所述听筒设置在耳机的左侧,且听筒通过嵌入方式与耳机相连接;所述耳塞设置在耳机的左侧,且耳塞通过套和方式与耳机相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设置在耳机的左端,且第二充电接口通过嵌入方式与耳机相连接;所述控制键设置在耳机的底部,且控制键通过卡合方式与耳机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所述机体呈椭圆形状结构,且机体的内部集成蓝牙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及音频转换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离子电池,且其内部的离子电池通过电性方式分别与第一充电接口、功能键、显示屏、信号接收器、SD卡槽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所述耳机为无线蓝牙耳机,且耳机的内部集成蓝牙模块与微处理模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所述耳机的内部设置有离子电池,且其内部的离子电池通过电性方式分别与听筒、第二充电接口、控制键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音腔调英语学习收听机所述听筒为耳塞式柱状听筒,且听筒的表面覆盖有球形耳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师范大学,未经吉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6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读笔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专业信息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