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35762.2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0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尹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4 | 分类号: | B65H75/14;B65H7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6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线盘 套筒 筒体 推盘 绕线装置 超微细电磁线 螺纹通孔 平行设置 可滑动 固设 本实用新型 滑动套设 中空筒体 第一端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中空筒体、设置于该筒体第一端端部的第一挡线盘、设置于该筒体第二端端部的第二挡线盘、可滑动套设于该筒体第一端上的第一套筒、可滑动套设于该筒体第二端上的第二套筒、固设于该第一套筒第一端端部并与该第一挡线盘平行设置的第一抵推盘、固设于该第二套筒第二端端部并与该第二挡线盘平行设置的第二抵推盘,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长度之和小于该筒体的长度,该第一抵推盘和第二抵推盘和滑动套设于该筒体上,该第一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一挡线盘的第一螺纹通孔,该第二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二挡线盘的第二螺纹通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线在绕设于绕线装置上之后,线匝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得松散,甚至是线头从线匝上松开,造成电磁线相互缠绕,影响后期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中空筒体、设置于该筒体第一端端部的第一挡线盘、设置于该筒体第二端端部的第二挡线盘、可滑动套设于该筒体第一端上的第一套筒、可滑动套设于该筒体第二端上的第二套筒、固设于该第一套筒第一端端部并与该第一挡线盘平行设置的第一抵推盘、固设于该第二套筒第二端端部并与该第二挡线盘平行设置的第二抵推盘,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长度之和小于该筒体的长度,该第一抵推盘和第二抵推盘和滑动套设于该筒体上,该第一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一挡线盘的第一螺纹通孔,该第二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二挡线盘的第二螺纹通孔,该第一螺纹通孔内设有可与该第一螺纹通孔螺接并与该第一抵推盘外侧面抵接的第一螺栓,该第二螺纹通孔内设有可与该第二螺纹通孔螺接并与该第二抵推盘外侧面抵接的第二螺栓;
该筒体第一端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该筒体第二端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该第一挡线盘第二面中部设有凸出于该第一挡线盘第二面、并可插入至该筒体第一端内的第一连接筒,该第一连接筒外壁面上设有可与该第一内螺纹螺接的第一外螺纹,该第二挡线盘第一面中部设有凸出于该第二挡线盘第一面、并可插入至该筒体第二端内的第二连接筒,该第二连接筒外壁面上设有可与该第二内螺纹螺接的第二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中,该第一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一挡线盘的三个第一螺纹通孔,该三个第一螺纹通孔两两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一挡线盘上的同一圆周上;该第二挡线盘上设有贯穿该第二挡线盘的三个第二螺纹通孔,该三个第二螺纹通孔两两等间距设置于该第二挡线盘上的同一圆周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中,该第一抵推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挡线盘的直径,该第二抵推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该第二挡线盘的直径,该第一挡线盘的直径等于该第二挡线盘的直径,该第一抵推盘的直径等于该第二抵推盘的直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超微细电磁线绕线装置时,在将电磁线绕设于绕线装置的筒体上之后,可转动第一螺栓向内抵推第一抵推盘,转动第二螺栓向内抵推第二抵推盘,第一抵推盘和第二抵推盘从线匝两端向中间挤压电磁线,可将电磁线圈压紧,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松散。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线头卡入于电磁线圈端部与第一抵推盘之间的缝隙内,然后通过转动第一螺栓挤推第一抵推盘和电磁线圈第一端,将线头压紧,防止线头松开。进一步的,在不需要使用第一抵推盘和第二抵推盘时,可转动第一挡线盘带动第一连接筒转动,使得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松开,将第一挡线盘取下,然后将第一抵推盘和第一套筒从筒体第一端取下。同样的,可转动第二挡线盘带动第二连接筒转动,使得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松开,将第二挡线盘取下,然后将第二抵推盘和第二套筒从筒体第二端取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35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