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监护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29509.6 | 申请日: | 201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4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齐立坪;姚郭浩;孙叶锋;滕德兵;曾小明;徐月仙;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监护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监护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红外传感器和管槽,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输液的滴速;所述管槽用于放置输液漏斗;所述管槽连通壳体的上、下两侧面;所述红外传感器朝向管槽内。本装置外观简洁、安装快捷,使用方便,能有效监测输液速度,减少人工监视的工作量,而且便于固定输液管、避免回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监护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方面中,输液是常用的一种病患治疗方式,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而注射液大都是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现有注射的过程具体为:
将输液瓶或袋悬挂在高于人体位置的高处,输液管一端插入输液瓶或袋中,输液管另一端的针头插入到人体手背或手臂上的静脉,而且输液管与人体静脉相连处通过胶带将针头部分固定在皮肤上,输液管的管体部分是纵向悬空状态;通过输液管将输液瓶或袋内的注射液输入到人体内;由患者自己或家庭成员或者医护人员人工监视输液瓶或袋内的注射液是否已经快全部输送完成,当监视人员的肉眼确定注射液基本已经注射完成后,拔出针头完成整个静脉输液过程。
但是,上述传统输液过程虽然实现了输液,但是存在缺点:输液速度不确定,就不能确定输液完成时间,需要人工肉眼监视,全程关注输液瓶或袋中内的液体余量。另外,人工监控如果不及时,过早停止输液造成部分注射液浪费;而过晚停止输液没及时拔掉输液管针头,一旦输液管道内压力低于血管内压力,空气就可能进入人体造成“回血”,因此需要把握住停止输液的时间。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有效的监控方式来实现输液监测,减少人工监视,准确控制停止输液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液监护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输液监护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红外传感器和管槽,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输液的滴速;所述管槽用于放置输液漏斗;所述管槽连通壳体的上、下两侧面;所述红外传感器朝向管槽内。输液管从正面置入到管槽中,输液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从壳体上、下两侧面伸出。便于放置未使用的以及输液管状态的输液管,输液管的输液漏斗置于管槽内,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管槽内输液漏斗的输液速度,同时增加了输液管重量,也对输液管起到了一定固定作用,避免了输液管悬空容易随气流或动作波动引起的晃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正面设有翻盖,所述翻盖闭合使得管槽不可视;或者,所述壳体正面设有翻盖,所述翻盖表面设有用于查看管槽内输液漏斗的观察窗口。输液滴速检测原理是通过红外光实现,通过翻盖设计避免了外部强光如太阳光对红外传感器造成的干扰。打开翻盖,输液管从正面置入到管槽中,便于放置输液管的输液漏斗。另一种方案为观察窗口小于翻盖大小,避免了阳光照射造成的检测干扰的同时又能查看输液漏斗输液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槽采用上下两端口径小、中部口径大的凹槽结构。上下部小口径有利于固定输液管的细管部分,中部口径大用于容纳不同规格输液管的输液漏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扣环,所述扣环上设有一用于调整扣环大小的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及扣环设计,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不同规格尺寸的横杆或竖杆上,适用范围广。同时,通过该设计固定了输液管的位置,避免了常规的输液管悬空容易被晃动以及患者各种动作而造成的输液管针头松动或其他不利影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开有至少一个用于悬挂的通孔。该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悬挂到输液钩上使用,减少了医疗环境中桌面的占用面积,满足缺少桌面情况下的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正面设有显示屏及开关,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屏、开关。红外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智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9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