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9053.3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9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河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中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12 | 分类号: | G01M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板 共振 航空发动机 振动测试装置 底脚装置 缓解 本实用新型 测试分析器 长期测试 挤压弹簧 控制面板 平板挤压 向下移动 压缩气缸 主减振器 装置振动 传力板 电力箱 感应块 检查盖 密封板 小弹簧 振动机 振动台 按钮 弹簧 底脚 负压 剪力 减振 气缸 传导 主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开关、按钮、控制面板、振动台、振动机、测试分析器、感应块、避共振底脚装置、平台、检查盖、电力箱,在结构上设置了避共振底脚装置,振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一部分会传导给平台,平台产生的振动可由其底部传给减振板,一方面减振板向下移动使传力板挤压弹簧做初步缓解,连杆、中部弹簧减轻一部分做第二步缓解,再向下由剪力架、小弹簧减轻最后一步缓解,中间主力部分,减振板向下使密封板压缩气缸中的空气,当气缸中的空气形成负压时,向下使平板挤压主减振器减振,由避共振底脚对装置振动对地面的影响进行有效减缓,避免长期测试使用损坏地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属于航空振动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台架试车过程中振动总量异常,无法准确判断是测振系统本身存在故障还是由于航机本体所致的振动异常,故现有的振动测试过程中,通常需要在试车中途停车,更换另一套同类测振系统或者对原始测振系统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并更换重新校准后的振动传感器,再进行二次试车以便排除测振系统可能存在的故障,且为了能够给出航机本体所致振动总量异常时占据主要贡献量的振动分量信息,还需要在振动测试系统前置器的通频输出端口外接频谱分析仪,并通过快FFT分析方式对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处理,查看振动分量的情况。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095140.2的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包括与发动机本体的机匣安装边固接的转接座,转接座上固设有振动支板,振动支板上设置第一振动传感器及第二振动传感器,第一振动传感器经前置器连接频谱分析仪,第二振动传感器经电荷放大器连接频谱分析仪,但是该现有技术往往经过长期测试,对地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难以有效减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往往经过长期测试,对地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难以有效减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其结构包括开关、按钮、控制面板、振动台、振动机、测试分析器、感应块、避共振底脚装置、平台、检查盖、电力箱,所述开关外表面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上,所述按钮位于开关上方,所述控制面板底面与电力箱顶面相贴合,所述测试分析器与感应块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感应块左表面与平台右表面相贴合,所述避共振底脚装置位于平台下方,所述避共振底脚装置包括壳体、减振板、支杆、密封板、气缸、传力板、弹簧、连杆、中部弹簧、剪力架、小弹簧、主减振器、平板,所述壳体上嵌入安装有减振板,所述支杆底端与平板顶端相焊接,所述密封板外表面嵌入安装于气缸内,所述传力板上表面与减振板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弹簧底端焊接于传力板上,所述连杆位于中部弹簧两侧,所述剪力架位于小弹簧右侧,所述主减振器上表面与平板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减振板顶端与平台底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台下表面与振动机上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分析器底面焊接于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检查盖外表面嵌入安装于电力箱上。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台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块共设有6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力箱为铁制成,具有硬度较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装置,在结构上设置了避共振底脚装置,振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一部分会传导给平台,平台产生的振动可由其底部传给减振板,一方面减振板向下移动使传力板挤压弹簧做初步缓解,连杆、中部弹簧减轻一部分做第二步缓解,再向下由剪力架、小弹簧减轻最后一步缓解,中间主力部分,减振板向下使密封板压缩气缸中的空气,当气缸中的空气形成负压时,向下使平板挤压主减振器减振,由避共振底脚对装置振动对地面的影响进行有效减缓,避免长期测试使用损坏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中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中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9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线束的耐久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三通道轴耦合道路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