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21971.1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0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润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块 探测器 监控探测器 前端设置 用电安全 整体装置 固定板 壳体 显示屏 连接板 弹簧 卡柱 孔洞 本实用新型 安装固定 控制区域 内壁表面 内部设置 上下两端 中间设置 防水板 防撞 软垫 防水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包括卡柱、探测器和显示屏,所述卡柱贯穿于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所述探测器位于固定板的前端,且探测器的前端中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显示屏位于连接板的前端,且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区域,所述探测器的前端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的前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前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防水板,且壳体的后端设置有软垫。该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安装固定,能够对整体装置进行防撞,且能够防水,能够防止整体装置发生误碰情况而没有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监控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科技设备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便是其中的一种,为了用电安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安全监控探测器,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不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安装固定,不能够对整体装置进行防撞,不能够防止整体装置发生误碰情况而没有正常工作,不能够防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常用的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不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安装固定,不能够对整体装置进行防撞,不能够防止整体装置发生误碰情况而没有正常工作,不能够防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包括卡柱、探测器和显示屏,所述卡柱贯穿于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洞,所述探测器位于固定板的前端,且探测器的前端中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显示屏位于连接板的前端,且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区域,并且控制区域的左侧设置有开关,所述探测器的前端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的前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前端设置有壳体,并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壳体的内壁表面设置有防水板,且壳体的后端设置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卡柱与第一孔洞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一孔洞的横截面呈长条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卡柱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卡柱的外表面呈螺纹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探测器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且连接板凹陷于探测器内部的深度大于控制区域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软垫与防水板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软垫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并且壳体的外表面呈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构成弹性结构,并且第二固定块与探测器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慧用电安全监控探测器,方便对整体装置进行安装固定,能够对整体装置进行防撞,且能够防水,能够防止整体装置发生误碰情况而没有正常工作;
1.设置有卡柱、固定板和第一孔洞,固定板通过卡柱与墙面或桌面板进行螺纹连接,从而较为结实牢靠,且通过第一孔洞,能够使卡住在第一孔洞的内部左右滑动,从而能够调节整体装置的位置;
2.设置有壳体、软垫、防水板和弹簧,通过弹簧能够使壳体与探测器之间具有缓冲能力,从而探测器遭受撞击时能够通过壳体进行缓冲,并且通过软垫,能够降低固定板受损伤的几率,通过防水板能够对探测器进行防水,避免其因误碰水而遭受意外损伤;
3.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凹陷于探测器的内部,从而避免误碰到开关和控制区域而影响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润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润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21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