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力按摩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9820.2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3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金雄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电机 转角管 按摩头 本实用新型 按摩棒 横向段 偏心块 弹簧 壳体 锁固 增力 弹簧锁 按摩力道 悬空结构 增力效果 转角处 纵向段 共振 内置 悬空 体内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力按摩棒,包括壳体、按摩头和内置的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安装在壳体内,并在振动电机偏心块一端驱动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振动电机锁固在一转角管的横向段上,偏心块处于转角处;所述按摩头定位在该转角管的纵向段端部,在转角管的横向段端部通过一弹簧锁固在壳体上,形成弹性悬空结构。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弹簧来锁固转角管,使其悬空;振动电机引起转角管振动,并与弹簧形成共振,不但振幅加大,而且按摩力道也加重,达到增力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力按摩棒,尤其是采用弹簧固定振动电机的方案。
背景技术:
按摩棒是既古老又实用的一种手持按摩装备,满足人们自助按摩之需。按摩棒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前者电机通过偏心轮驱动振动杆,由锁固在振动杆端部的按摩头作用于人体,产生接触式的高频按压,此类阻力较大需要大电机才能完成。后者即采用振动电机,也即在电机轴上直接锁固偏心块,通过偏心块产生高频振动,通过按摩头传导至人体上,产生振动按摩。由于采用非接触,电机功率只跟偏心块匹配即可,没有人为阻力,故不易损坏,产品具有寿命长的特点。如何做到在不增加电机功率基础上,而增加振动力度的方案,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振动电机通过弹簧引起共振的增力按摩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力按摩棒,包括壳体、按摩头和内置的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安装在壳体内,并在振动电机偏心块一端驱动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振动电机锁固在一转角管的横向段上,偏心块处于转角处;所述按摩头定位在该转角管的纵向段端部,在转角管的横向段端部通过一弹簧锁固在壳体上,形成弹性悬空结构。
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转角管横向段端部成型有凸台,借助该凸台嵌设在弹簧一端,在弹簧外部套设有橡胶管套,该橡胶管和弹簧一道被一抱箍锁固在底壳内。
所述转角管的横向段为敞口结构,振动电机放置在该敞口处,通过塑胶抱箍锁固在转角管上;所述塑胶抱箍上成型有一凸柱,该凸柱上套设一橡胶柱或小弹簧,借助该橡胶柱或小弹簧抵触在上盖内侧。
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弹簧来锁固转角管,使其悬空;振动电机引起转角管振动,并与弹簧形成共振,不但振幅加大,而且按摩力道也加重,达到增力效果;再则,借助抵触在上盖的橡胶柱或小弹簧,向上幅度受到抑制,同样也能产生反作用力,叠加于按摩头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增力按摩棒示意图
图2为增力按摩棒分解示意图
其中
1—壳体 11—底壳 12—上盖 13—调速开关
2—按摩头 3—振动电机 31—偏心块 4—转角管
41—横向段 411—敞口 412—凸台 42—纵向段
5—弹簧 51—橡胶管套 6—抱箍 7—塑胶抱箍
71—凸柱 72—橡胶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增力按摩棒,包括壳体1、按摩头2、振动电机3、转角管4和弹簧5,振动电机3安装在壳体1内。振动电机3只是在电机输出轴上直接锁固一偏心块31而成,电机旋转带动偏心块31引起整体振动,这也是最为普遍且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金雄,未经林金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9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