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7380.7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9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马鹏川;姜现;于明;马俊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净化 本实用新型 滨海 公路建设 排水系统 雨水 石笼 城市建设 地下水位 管网压力 节能环保 路面积水 市政排水 雨水污染 跌水堰 缓冲带 路缘石 透水砖 植草沟 挡墙 护坡 减小 潮汐 冲刷 人行道 水土流失 开口 滞留 水资源 植被 公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口路缘石、植草沟、透水砖路面人行道、生物滞留带、景石跌水堰、植被缓冲带、石笼挡墙、石笼护坡。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需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滨海公路地区,通过一系列的海绵设施相互作用达到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净化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自然净化手段达到减少雨水污染、增加地下水位、防止路面积水减小市政排水管网压力、减少雨水及潮汐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等效果,同时通过对雨水的收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雨水排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传统的城镇道路排水设施建设过程当中,一般采取的排水方式为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设置溢流井以及雨水井,将雨水通过溢流井与雨水井直接进行收集并汇流至市政雨水管网中进行排放。此种排水系统效率较低,雨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中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而且此种排水系统需要在前期的建设过程当中铺设大量的管网以及溢流井,增加了成本且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可以在排出道路中积存的雨水的同时,将雨水以自然的手段进行净化及存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其包括:
透水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
植草沟,设于车行道与透水人行道之间;
开口路缘石,设于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植草沟之间,且所述开口路缘石形成有连通所述车行道和所述植草沟的开口;
生物滞留带,设于所述透水人行道与滨海坡地之间;
植物缓冲带,设于所述滨海坡地上;
石笼挡墙,设于所述滨海坡地的中下部;以及
石笼护坡,设于所述滨海坡地的与海面的交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水人行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干硬性水泥砂浆层以及透水砖铺装面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路缘石埋设于所述车行道的靠近所述植草沟的一侧,且所述开口路缘石的开口下沿与所述车行道的路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路缘石与所述植草沟之间设有混凝土靠背。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草沟的靠近所述开口路缘石的一侧设有消能沉沙池。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草沟、所述生物滞留带和所述植物缓冲带中种植有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滞留带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土地原状清表放坡、种植土回填、土面三维网铺设,且所述生物滞留带中还设有景石挡水堰。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缓冲带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滨海坡地清表整形、植被种植。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笼挡墙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级配碎石垫层和石笼网箱,所述石笼网箱内填石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笼护坡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原土夯实、无纺布铺设和绿格网垫,所述石笼护坡的下部还设有护脚绿格网箱,所述绿格网垫和所述护脚绿格网箱内填石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7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透水沥青路
- 下一篇:一种集水路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