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旋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6100.0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杨双华;李坤霖;易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4 | 分类号: | B60N2/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盘 上旋转盘 抱紧盘 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 汽车座椅 旋转机构 下底盘 齿轮 齿圈 啮合 嵌套 侧向偏移 齿轮连接 驱动装置 上下相对 上表面 下表面 抱紧 盘旋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旋转盘和下底盘,下底盘的上表面设有固定盘,上旋转盘的下表面设有抱紧盘,抱紧盘上设有容纳空间,固定盘的下部卡设在容纳空间内,其上部伸出容纳空间,上旋转盘坐落在固定盘的上部上,固定盘上设有环形的齿圈,上旋转盘上设有齿轮,齿轮与齿圈啮合,齿轮连接有驱动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部的旋转部分和下部的固定部分之间,采用嵌套抱紧的结构形式,上旋转盘旋转时带动抱紧盘一起旋转,抱紧盘由于受到固定盘的限定,不会发生侧向偏移,从而使上旋转盘的旋转也更平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普及。汽车座椅是汽车零部件中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对汽车座椅而言,不仅要满足驾驶的需求,座椅的安全、舒适、美观等也成为赢取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汽车座椅设计时,为适应不同乘员,满足不同体态、不同体型的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座椅靠背的角度一般可调节,为进一步提升座椅的适应度,部分座椅还增加了旋转调节功能,但目前的汽车座椅旋转装置一般采用滚珠之类的实现旋转功能,采用这种结构形式,随着滚珠的滚动,座椅可能会相对汽车底板发生侧向偏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座椅碰撞到车内其他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旋转盘和下底盘,所述下底盘的上表面设有固定盘,所述上旋转盘的下表面设有抱紧盘,所述抱紧盘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固定盘的下部卡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上部伸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旋转盘坐落在所述固定盘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部为可旋转的上旋转盘和抱紧盘,下部为固定不动的下底盘和固定盘,由于固定盘嵌套在抱紧盘内部,使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相互抱紧,上旋转盘旋转时带动抱紧盘一起旋转,抱紧盘由于受到固定盘的限定,不会发生侧向偏移,座椅的过程中在旋转更平稳。
进一步地,
上述固定盘上设有环形的齿圈,所述上旋转盘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齿轮连接有驱动装置。
上述抱紧盘和固定盘均呈圆环状,所述固定盘的内圈上设有所述齿圈,其外圈上套箍有卡紧套,所述抱紧盘内圈向下弯折后再向内弯折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卡紧套的下部卡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上部伸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旋转盘坐落在所述卡紧套上。采用此结构上旋转盘和固定盘之间的接触面仅为卡紧套的上表面部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非常小,可以减小相对旋转时的摩擦力。
上述上旋转盘和下底盘之间设有旋转限位机构,所述旋转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所述上旋转盘的下表面设有两个所述上限位凸块,所述下底盘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所述下限位凸块,两个所述上限位凸块随上旋转盘旋转时,分别从所述下限位凸块的两侧与其抵靠。采用此结构,在实际使用时,调节座椅的旋转角度有限,需要对其旋转角度加以限定,防止其过渡旋转。根据需求,设定两个上限位凸块的位置,在上旋转盘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时,两个上限位凸块分别在预设位置与下限位凸块抵靠,从而限定旋转的终点位置。
上述上旋转盘和下底盘之间设有抗拉固定机构,该抗拉固定机构位于所述抱紧盘的外侧,所述抗拉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上旋转盘下表面的上抗拉固定座和安装在所述下底盘上表面的下抗拉固定座,所述上抗拉固定座上设有扣合槽,所述扣合槽的槽口朝外,所述下抗拉固定座呈“Z”字形,所述下抗拉固定座的一个横边与下底盘固定连接,所述下抗拉固定座的另一个横边伸入所述扣合槽内。采用此结构即便是抗拉固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上旋转盘的旋转也不会受影响,此时即可对座椅进行抗拉强度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61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