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5602.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佩;胡绍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杆 壳体 活塞 弹簧 血块 负压装置 出料口 导管 拉绳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出料单向阀 部分固定 多次使用 转动连接 手柄 卡接头 三通管 上阀板 自由端 阀板 扭簧 压簧 正对 缠绕 堵住 体内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手柄,转动杆与壳体之间设有扭簧,转动杆上缠绕设有拉绳,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靠近转动杆的一侧与壳体之间设有压簧,活塞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设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阀板,壳体上阀板远离弹簧的一侧正对的位置设有卡接头,壳体上还设有供血块出去的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出料单向阀。采用本方案能轻松地将堵住三通管的凝血块吸出来,同时本装置还能多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常规体检,还是生病检查,抽血化验都是一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体检套餐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身体状况也不甚相同,比如有些病人的血液粘稠度很高或者抽血时血小板凝结等原因会产生凝血块,所以抽血时常常会出现抽血管上的三通管被堵塞的情形,现有技术是将三通管与人体相连的第一开口关闭后,将注射器等装置与三通管的第三开口连通,然后人工拉动注射器在注射器内形成负压,从而将凝血块从三通管中吸出,该方法实际操作时拉动注射器的动作很勒手会导致手很疼而无法持续操作,故而一般是单独安排两个护士甚至更多来轮流拉动注射器来将凝血块吸出,故而该方法很是耗费人力和时间,也让护士人员很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能轻松地将堵住三通管的凝血块吸出来,同时本装置还能多次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包括壳体和滑动连接在壳体内的活塞,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伸出壳体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手柄,转动杆上开通有通孔,转动杆上缠绕设有拉绳,拉绳穿过通孔且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上表面连接,活塞靠近转动杆的一侧与壳体之间固定设有压簧,转动杆与壳体之间固定设有扭簧;
活塞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设有弹簧,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阀板,壳体还设有卡接头,卡接头与阀板正对并与壳体连通;
壳体上还设有供凝血块流出的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卡接头的一侧,出料口上设有出料单向阀。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当抽血管被凝血块堵塞的时候,将抽血管卡接在卡接头上,在抽血管和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空间。转动手柄,使转动杆上的拉绳放松,活塞失去拉绳的作用力后会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卡接头的方向移动,直到阀板与卡接头抵靠将卡接头堵住后,阀板将抽血管与壳体分隔从而在壳体内部形成第二封闭空间,若活塞还在继续移动,活塞会将第二封闭空间里的气体通过出料单向阀挤出壳体外。此时放开手柄,转动杆会在扭簧的作用下做恢复原位的转动,从而再次将拉绳缠绕在转动杆上,拉绳拉动活塞使活塞做远离卡接头的移动,活塞带动弹簧移动,弹簧带动阀板移动,从而将抽血管与第二封闭空间连通再次形成第一封闭空间,活塞继续移动时会在壳体内形成一个负压,从而将抽血管中的凝血块抽入壳体内。
1)本方案只需要将抽血管卡入负压装置的卡接头,再转动一下手柄即可在壳体内形成一次负压从而抽一次凝血块。而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抽动活塞形成负压从而将凝血块抽出的,需要单独安排护士力将凝血块抽出浪费人力;且人工多次抽动活塞柄很容易手疼,故而经常是几个护士轮换抽凝血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转动手柄的方式更轻松省力,不必浪费多个护士的时间,为医疗节省了时间;
2)本方案可以利用活塞向卡接头方向移动时对壳体内部气体的挤压导致的空气流动过程将吸出的凝血块吹出壳体,从而实现了对一种导管的负压装置进行清洁,使其可以多次使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5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