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沉降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12819.7 | 申请日: | 2018-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2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俞剑龙;王渊;刘念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02D31/00;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文物建筑 防沉降 施工井 支护 本实用新型 支护结构 水泥浆 沉降 挖掘 注浆 灌注 贯通 文物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沉降支护结构,用于加固现有的文物建筑;包括:一对施工井,所述施工井分别位于文物建筑的两侧;多根防沉降支护管道,位于所述文物建筑的底部,并贯通一对施工井;所述防沉降支护管道内灌注有水泥浆。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在文物建筑两侧挖掘施工井,并在文物建筑下挖掘并注浆的防沉降支护管道,其施工简单、结构强度高,能有效防止文物的沉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桩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沉降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经常需要在文物建筑下进行施工。比如在文物建筑下方进行隧道施工,需要通行盾构机,如何保护文物建筑以防止其沉降就成了紧迫的问题。
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710778115.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管非开挖施工方法 》 的专利文献,其开挖尺度很小,无法有效防止文物建筑的沉降,防沉降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沉降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支护结构防沉降效果差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沉降支护结构,用于加固现有的文物建筑;包括: 一对施工井,用于施工操作,所述施工井分别位于文物建筑的两侧;多根防沉降支护管道,位于所述文物建筑的底部,并贯通一对施工井,防沉降支护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注浆孔。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在文物建筑两侧挖掘施工井,并在文物建筑下挖掘并注浆的防沉降支护管道,其施工简单、结构强度高,能有效防止文物的沉降。
优选的,所述施工井与文物建筑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文物建筑在该方向上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施工井的底部标高低于文物建筑的基础标高。
优选的,所述防沉降支护管道与文物建筑的底端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
优选的,所述防沉降支护管道至少为两层,每一层均有多根防沉降支护管道间隔平行布置。
优选的,每一层的防沉降支护管道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1.5m。
优选的,防沉降支护管道覆盖的面积大于文物建筑基础底面的面积,最外侧的防沉降支护管道与文物建筑基础底面最近的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为50cm。
优选的,上层的防沉降支护管道与下层的防沉降支护管道相互错开,下层的防沉降支护管道的管径小于上层防沉降支护管道的管径。
优选的,所述的注浆孔分布于防沉降支护管道的半部上,防沉降支护管道设置后,注浆孔朝上;所述防沉降支护管道内灌注有水泥浆,水泥浆经注浆孔注入土体内形成复合承载土体。
优选的,所述防沉降支护管道下部还设有多根内填充有钢柱的第一支护管道和内填充有钢筋混凝土的多根第二支护管道,所述第一支护管道位于防沉降支护管道下方,所述第一支护管道与防沉降支护管道水平交叉布置且所述多根第一支护管道展开的宽度大于防沉降支护管道的展开宽度;所述第二支护管道位于第一支护管道下方,所述第二支护管道与第一支护管道水平交叉布置且所述多根第二支护管道展开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护管道展开宽度;所述第二支护管道、第一支护管道和防沉降支护管道的内径一次增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沉降支护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在文物建筑两侧挖掘施工井,并在文物建筑下挖掘并注浆的防沉降支护管道,其施工简单、结构强度高,能有效防止文物的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沉降支护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未经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2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隧道软弱围岩的挖掘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巷道修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