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系统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11299.8 | 申请日: | 2018-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姚荣江;杨劲松;王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A01B77/00;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盐系统 暗管 排水系统 盐碱地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触发系统 地下水位 电磁控制 水位 暗管排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 触发控制 接通控制 应用电磁 水位降 检测 出水 触发 管护 省工 断电 水路 电路 排水 节能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系统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检测触发系统和控制排水系统,通过检测触发系统对盐碱地暗管排水出口是否达到设定水位进行判断,并应用电磁控制触发控制排水系统,控制暗管排盐系统水路(1)出水端的打开或封闭,当暗管排盐系统水位高于设定地下水位时,电磁控制触发并接通控制排水系统的电路,实现排水;当暗管排盐系统水位降至或低于设定的地下水位时,电磁控制停止,控制排水系统断电停止工作;整个技术方案具有实时精准、使用方便、管护轻简、省工节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系统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属于农田水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碱化是引起土地退化的重要障碍因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农业与生态问题。我国现有各类可利用盐渍化土地约360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其中近期具备农业改良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近670万公顷。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其治理和利用是促进我国耕地资源占补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现实需求。
暗管排水是利用地下管道排出田间土壤水分和盐分,进而控制地下水位并减轻土壤盐碱化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已较广泛用于我国滨海以及干旱、半干旱区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暗管排水口目前大都为开敞式、简易手动闸门式、控制柜式或浮球式,但是相对比较落后,控制效果不稳定,无法适用于无人值守条件,更不能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盐渍化的耐受阈值和地下水的需要自动精准地控制排水。因此,尽管暗管系统通过增强亚表层排水、稳定地下水位方式控制次生返盐,但农田水位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调控,将影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引起土壤养分淋失,并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101392519,公开了一种农田暗管水位水质联控排水装置,该装置的上端设置弹片控制装置,弹片控制装置与水质测控装置连接,浮球装置的下端连接闸门,沿闸门的横向设置暗管,且闸门的高度大于暗管的高度。其不足之处在于,传感器件繁多,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需人工干预。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102155008B,公开了一种暗管控制排水装置,该装置由浮子、控排部件、竖管和横管组成,浮子设置在竖管内,控排部件固定在横管内部,浮子和控排部件通过绳子连接,横管的侧壁上开有通孔且竖管的端部连接在通孔处。其不足之处在于,水位控制不精准,不同水位的控制需要通过经验判断以调节连接绳长度。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201671090U,公开了一种农田暗管排水水位控制器,包括水位控制管和集水池,水位控制管底部连接有伸入集水池的进水管,水位控制管上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水位控制管出水口,每个出水口上均设有堵头,集水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其不足之处在于,水位高低难以控制,自动化程度低,需人员值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系统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排水、可调式精准控制水位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长期无需人员值守。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盐碱地暗管排盐系统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用于针对暗管排盐系统水路水位进行自动调节,包括三通管路、第一桶体、第一桶盖、检测触发系统和控制排水系统;
其中,三通管路各端口口经与暗管排盐系统水路口径相适应,三通管路中的直线连通管路连接于暗管排盐系统水路当中,三通管路中的另一端口竖直向上;第一桶体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第一桶体呈竖直姿态设置,第一桶体其中一敞开端竖直向下对接三通管路中竖直向上的端口;第一桶体顶部敞开口的外径与第一桶盖的内径相适应,第一桶盖可分离式盖设于第一桶体顶部敞开口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1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GMS果园降水监控及水肥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浮球开关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