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11245.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勇;黄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罐体 罐体内部 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防护盖板 进气管 前表面 压强 热量回收机构 本实用新型 压力显示器 燃烧 安全机构 初级处理 催化燃烧 活性吸附 结构科学 螺栓固定 下方位置 余热回收 控制器 进气端 有压力 显示器 存储 释放 贯穿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存储VOC废气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显示器,且罐体的前表面靠近压力显示器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罐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罐体的外部。在罐体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安全机构,可在罐体内部达到一定压力值后,对罐体内部的压强及时进行释放处理;在罐体与燃烧罐体之间设置有初级处理机构,即在进行催化燃烧处理前,对VOC进行活性吸附处理;设置有热量回收机构,可对燃烧罐体内部产生的带有一定热量的气体进行余热回收处理,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OC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VOC废气在处理时通过是借助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而VOC气体的燃烧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直接火焰燃烧对有机废气的热处理效率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可达到99%,而催化燃烧指的是在催化床层的作用下,加快有机废气的化学反应速度,这种方法比直接燃烧用时更少,是高浓度、小流量有机废气净化的首选技术。
在进行VOC废气的催化燃烧之前需要对VOC废气进行收集处理,因此会用到收集罐体,而目前常用的收集罐体一般在使用的过程中都缺少安全机构,随着VOC废气的存储量的增多,罐体内部的压强也会逐渐增大,缺少安全机构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VOC废气催化燃烧技术中,在这之前缺少对VOC废气的活性吸附处理,从而使得VOC废气的净化效果欠佳,另外,催化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不便于再次利用,从而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收集罐体一般在使用的过程中都缺少安全机构,随着VOC废气的存储量的增多,罐体内部的压强也会逐渐增大,缺少安全机构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VOC废气催化燃烧技术中,在这之前缺少对VOC废气的活性吸附处理,从而使得VOC废气的净化效果欠佳,另外,催化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不便于再次利用,从而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VOC废气收集及催化燃烧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存储VOC废气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显示器,且罐体的前表面靠近压力显示器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罐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进气端位于罐体的外部,而第一进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罐体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输气管的进气端,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端上固定安装有安全机构,所述罐体内部的一个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初级处理机构,所述初级处理机构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燃烧罐体的进气口,所述燃烧罐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所述燃烧罐体的内部底端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三个燃烧器,且燃烧罐体的内部靠近燃烧器的上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催化床,所述燃烧罐体的顶部嵌入连接有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热量回收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11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