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前泥炮自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7499.6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2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同国庆;陈爱秀;向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2 | 分类号: | C21B7/12;F15B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高美化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油 控制元件 加热管 泥缸 油箱 自动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油管路 电机泵组 进油管路 控制系统 炉前泥炮 相通 加热器 液压系统 出油管 电连接 进油管 热传导 炮泥 余温 加热 节约 能源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前泥炮自动加热装置,包括泥缸、油箱、液压油进油管路、液压油出油管路和控制系统,所述泥缸上设有用于热传导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一端通过液压油进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通,所述加热管另一端通过液压油出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通,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元件和电机泵组,所述液压油出油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电机泵组、第二控制元件和加热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利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余温对泥缸内的炮泥进行加热,具有操作简单、节约能源和环保高效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行业中的炉前泥炮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换热的炉前泥炮自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泥炮属于冶炼行业必备的炉前设备,其功能是采用液压驱动,将专用炮泥打入完成出铁后的出铁口,从而实现堵口作业工作,采用泥炮堵口是目前冶金领域普遍使用的炉前作业方式,在天气寒冷区域,炮泥温度底,流动性变差,存在堵口失败和作业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炮泥进行加热已达到软化炮泥使其充分发挥性能。
目前,对炮泥进行加热普遍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入热水或蒸汽系统;另一种是将炮泥堆放至高炉出铁口附近的渣铁沟旁,利用渣铁沟内流动渣铁辐射热加热炮泥。这两种加热方式均存在缺陷:
1)引用热水或蒸汽系统进入炉前操作平台,需要建立热交换站,炉前平台环境较差,热水或蒸汽系统投入及维护成本均比较高;水资源浪费严重,热利用率低,而且场地所限,热水进水管往往铺设距离较长,导致储存于管道的热水由于温度下降,加热效率不高;
2)渣铁沟旁加热炮泥需要的时间较长,加热不均匀,需要人工频繁调整炮泥堆放方式,如果炮泥使用量较大时,达不到使用要求,而且在渣铁沟旁进行炮泥加热存在操作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炉前泥炮自动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炉前泥炮自动加热装置,包括泥缸、油箱、液压油进油管路、液压油出油管路和控制系统,所述泥缸上设有用于热传导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一端通过液压油进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通,所述加热管另一端通过液压油出油管路与所述油箱相通,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元件和电机泵组,所述液压油出油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电机泵组、第二控制元件和加热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泥缸内炮泥需要加热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泵组启动,第一控制元件和第二控制元件打开,液压油从油箱内通过液压油进油管路进入泥缸内的加热管,然后在加热管内与泥缸内炮泥进行热传导,之后进入液压油出油管路返回油箱中,实现液压系统中余温对炉前泥炮的自动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且高效环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泥缸上设有第一温度计。所述第一温度计可以实时监测泥缸内炮泥的温度。
所述油箱内设有加热器。当所述油箱中液压油温度过低时,可以启动所述加热器对液压油进行加热。
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和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均为电磁阀,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的A3端连接,所述液压油出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的B4端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元件A3 端得电和第二控制元件B4端得电即可实现整个加热管路的贯通。
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上设有溢流回路,所述溢流回路上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回路一端连通所述油箱,所述溢流回路另一端连通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并设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的入口和所述电机泵组的出口之间。当所述液压油进油管路流量偏大或不通畅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溢流阀的开启使液压油沿所述溢流回路返回油箱,一方面可以避免液压油浪费,以保护环境不遭受污染;另一方面保证液压油进油管路的高效有序运行。
所述液压油出油管路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可对液压油进行过滤,避免换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进入油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7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