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篡改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5490.1 | 申请日: | 2018-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0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潘琼龙;潘东华;席洪;陈卫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鑫胶带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40 | 分类号: | C09J7/40;C09J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赵晓芳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型层 哑光膜 油墨 油墨印刷层 防篡改 揭离层 粘接层 复合 胶带 透明 剥离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胶带成品 胶粘接剂 膜层结构 成品率 膜层 收卷 覆盖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篡改胶带,包括可相互剥离的揭离层和粘接层,揭离层由离型层、透明哑光膜和油墨离型层从上至下依次复合而成,粘接层由油墨印刷层和胶粘接剂复合而成,油墨离型层位于透明哑光膜的中部,油墨印刷层覆盖油墨离型层与透明哑光膜复合成一体。其膜层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有效的抑制胶带成品的收卷过程中出现膜层剥离的不良,提高成品率和成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篡改胶带。
背景技术
防篡改胶带是防伪胶带的一种。胶带在揭起前看不见防伪字迹,揭起后包装物上和封条上均留下可以辨识的防伪字迹,无法贴回原处,可明确掌握高价值或隐蔽性等物品在运送过程中是否已遭拆封或盗取,从而达到防伪、防盗、防篡改、防抵赖的目的。其主要用途为适用于包装高价值物件的纸箱或包裹的封装。目前的这类转印胶带虽然具有装饰效果良好的颜色、图案的防揭、防伪显示功能,但是受限于复杂的多膜层结构,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并且,胶带在卷取收卷过程中,容易出现膜层间非预期剥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篡改胶带,其膜层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有效的抑制胶带成品的收卷过程中出现膜层剥离的不良,提高成品率和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一种防篡改胶带,包括可相互剥离的揭离层和粘接层,揭离层由离型层、透明哑光膜和油墨离型层从上至下依次复合而成,粘接层由油墨印刷层和胶粘接剂复合而成,油墨离型层位于透明哑光膜的中部,油墨印刷层覆盖油墨离型层与透明哑光膜复合成一体。
作为优选,离型层为聚乙烯醇、硅油、光油、矽胶、硅脂、油膏或硬脂酸离型剂。
作为优选,透明哑光膜为聚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或聚醚树脂结构。
作为优选,透明哑光膜的厚度为40微米至60微米。
作为优选,油墨离型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3微米。
作为优选,胶粘接剂为聚氨酯或丙烯酸粘接剂。
作为优选,油墨印刷层的厚度为2微米至8微米。
作为优选,油墨离型层上印刷有防伪文字、图案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该胶带通过胶粘接剂粘贴在纸箱或包裹以后,如果要揭开胶带,只能使揭离层与粘接层相互剥离开来,透明哑光膜与油墨印刷层分离,揭开前,透过透明哑光膜只能看见油墨离型层的油墨颜色,揭开后,如果想再次粘贴复位,则由于揭离层与粘接层之间出现了空气层,使得光线进行反射及散射,使得油墨离型层上印刷的防伪文字、图案得以显现,无法原形态复位,从而能够准确获得已遭拆封及盗取的识别信息。该胶带的膜层结构少,制作工艺简单可靠,能够有效的抑制胶带在收卷过程中出现的膜层剥离不良,大大提高了成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旨在便于描述较佳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揭离层,11-离型层,12-透明哑光膜,13-油墨离型层,2-粘接层,21-油墨印刷层,22-胶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鑫胶带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鑫胶带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5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