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棘轮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04932.0 | 申请日: | 2018-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陆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外壳 操控开关 电动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 插套连接 电动工具 前端延伸 支撑结构 电池包 棘轮头 连接段 扳手 安置 整机 电机 改进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棘轮扳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该扳手包括安置电机的电机外壳以及安置电池包的机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前端延伸出棘轮头,所述机壳的前端套装固定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机壳的前端和所述电机外壳之一内设置有操控开关支撑结构,所述操控开关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内。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了操控开关位于电机外壳与机壳插套连接部位内的结构,因此可以构成较长的电机外壳与机壳插套连接段,保证足够的传扭强度,同时由于操控开关嵌在连接段内,因此整机长度可以保持不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是一种电动棘轮扳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棘轮扳手通常包括安置电机的电机外壳,该外壳的前端延伸出棘轮头,后端与安置电池包的机壳前端插接固定。电动棘轮扳手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除了借助位于机壳上的开关操控电机驱动棘轮头进行电动作业外,常常会根据需要兼做手动扳手使用,即施加更大扭矩扳紧紧固件。这就要求机壳与电机外壳之间的插接段具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但这样以来,势必要将操控开关后移,结果不仅增加了整机的长度,而且机体的设计将脱离人机工程学的理想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不增加长度前提下,可以显著增加机壳与电机外壳结合强度从而满足大扭矩作业需求的电动棘轮扳手。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电动棘轮扳手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安置电机的电机外壳以及安置电池包的机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前端延伸出棘轮头,所述机壳的前端套装固定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机壳的前端和所述电机外壳之一内设置有操控开关支撑结构,所述操控开关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设计,形成了操控开关位于电机外壳与机壳插套连接部位内的结构,因此可以构成较长的电机外壳与机壳插套连接段,保证足够的传扭强度,同时由于操控开关嵌在连接段内,因此整机长度可以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可以是,所述机壳的前端内设有可以分别卡持支撑操控开关四角的多个固定筋,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具有分别与各固定筋位置对应的让位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完善也可以是,所述电机外壳的后端嵌装固定开关支架,所述开关支架朝后延伸出可以分别卡持支撑操控开关四角的多个支撑筋。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机壳后端铰装操控扳机的后端,所述操控扳机7的前端压持在操控开关的伸出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久驰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4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用套筒的保护套及其安装结构
- 下一篇:起子头辨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