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03361.9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童怡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B01F3/04;B01F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钟建星 |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筛 气液混合泵 气液混合器 混合泵 进气口 水管 本实用新型 空气压缩机 箱体出水口 箱体进水口 纳米气泡 水体增氧 出水口 气管 混合器 混合器进水口 压缩机出气口 箱体进气口 纳米级别 箱体内部 增氧效果 出气口 进水口 | ||
1.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用于产生高压空气的空气压缩机(2)、用于使高压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来产生高浓度氧气的分子筛(3)、用于将氧气和水混合成高压高氧水气混合物的气液混合泵(4)和用于产生高氧纳米气泡水的纳米气液混合器(5),所述空气压缩机(2)、分子筛(3)、气液混合泵(4)和纳米气液混合器(5)分别装设在箱体(1)的内部,所述箱体(1)上设有箱体进气口(11)、箱体进水口(12)和箱体出水口(13),所述空气压缩机(2)的压缩机出气口通过气管与分子筛(3)的分子筛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分子筛(3)的分子筛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液混合泵(4)的混合泵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箱体进水口(12)通过水管与气液混合泵(4)的混合泵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气液混合泵(4)的混合泵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纳米气液混合器(5)的混合器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纳米气液混合器(5)的混合器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箱体(1)的箱体出水口(1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液混合器(5)包括大身壳体(51)、进水口座(52)、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底板(54)和出水口座(55),所述进水口座(52)装设在大身壳体(51)顶端的壳体进水口(511)位置处,所述出水口座(55)装设在大身壳体(51)的底端开口处,所述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装设在大身壳体(51)的腔体内部,所述底板(54)装设在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由至少一个纳米气泡切割片组成,每块纳米气泡切割片均包括上盖(531)、切割上片(532)、切割下片(533)和下盖(534),所述上盖(531)、切割上片(532)、切割下片(533)和下盖(534)从上往下依次层叠组装在一起,所述上盖(531)上开设有位于中部的上盖进水通孔(5311),所述切割上片(532)上开设有位于中部的上片进水通孔(5321)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切割上片(532)表面且呈蜂窝状排列的上切割通孔(5322),所述切割下片(533)上开设有位于中部的下片进水通孔(5331)和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切割下片(533)表面且呈蜂窝状排列的下切割通孔(5332),所述切割上片(532)的上切割通孔(5322)与切割下片(533)的下切割通孔(5332)上下交叉对接,从而使每个上切割通孔(5322)分别与多个下切割通孔(5332)对应连通,以致于切割上片(532)与切割下片(533)之间形成多个供水气混合物中的水泡形成撞击分裂的转向位置,所述下盖(534)上开设有位于中部的下盖进水通孔(53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割通孔(5322)和下切割通孔(5332)分别设置成六边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割通孔(5322)和下切割通孔(5332)的数量设置要保证水气混合物中的水泡的撞击次数在五次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的顶部与大身壳体(51)之间装设有连接圈(58)。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纳米气泡的高效水体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身壳体(51)、进水口座(52)、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底板(54)和连接圈(58)上分别开设有螺丝安装孔(56),所述大身壳体(51)、进水口座(52)、纳米气泡切割片组(53)、底板(54)和连接圈(58)通过安装在螺丝安装孔(56)中的螺丝(57)固定组装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336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