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散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101984.2 | 申请日: | 2018-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4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冷元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元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曹善健 |
| 地址: | 212133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内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散热效率 可调节 散热 散热器散热效果 主散热翅片 冷却方式 流动空气 散热翅片 散热方式 散热需求 双重冷却 外散热器 散热齿 电风扇 风冷 风压 水冷 垂直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散热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好、结构单一、散热方式单一的问题,利用内散热器与外散热器的双重冷却带走热量,加快散热,扩大散热面积;风冷和水冷两种冷却方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散热需求调节主散热翅片与垂直面的夹角、副散热翅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改变风压,从而调节风进入内散热器的位置,调节风与不同区域内散热器接触的位置与面积,不需要增加外部散热齿齿高或散热器的整体体积;通过电风扇带来的流动空气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集成,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和寿命,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散热问题散热器应运而生。
目前公知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器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翅片形状,或者做成翅片形状再加装风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与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成正比,温度越高,散热器需求的体积越大。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的传输速度、功率输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通信设备产生的热耗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散热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散热效果不好;二是结构单一、散热方式单一;三是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普遍采用增加散热器散热翅片的齿高或者增加散热器的整体体积,但是因压铸工艺限制,最高齿高有要求,因此不能有效解决散热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散热器,具有散热方式多样、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散热器,包括内散热器、电风扇、蜗杆、蜗轮、手轮;
内散热器的上方设有电风扇;
内散热器包括内散热器、外散热器,外散热器为中空立方体结构,外散热器上端面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有内散热器;
外散热器内设有多个第一散热齿、第二散热齿、第三散热齿,第一散热齿位于外散热器的四个角上,第一散热齿两端与外散热器倾斜相连;第二散热齿分布在外散热器的四个侧面,第二散热齿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齿之间,相邻两个第二散热齿之间设有第三散热齿;第三散热齿为中空结构,第三散热器与外散热器连通;外散热器、第三散热齿内充满冷却水;
内散热器为中空立方体结构,内散热器内充满冷却水;
内散热器上端面设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内壁上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下端面与内散热器下端面平齐;
环形挡板上设有第一散热环,第一散热环中心轴线与环形挡板中心轴线重合,第一散热环与环形挡板之间滑动连接;
第一散热环下端面固定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通过支撑座与内散热器下端面相连,蜗杆一端与手轮连接;
第一散热环内设有第二散热环,第二散热环内设有第三散热环,第一散热环中心轴线、第二散热环、第三散热环的中心轴线重合;
第二散热环通过多个主支撑柱与内散热器相连,主支撑柱位于第一散热环上方;第三散热环通过多个副支撑柱与第二散热环相连,副支撑柱位于第二散热环上方;
第一散热环与第二散热环之间设有多个主散热翅片,主散热翅片围绕第一散热环中心轴线环形阵列;主散热翅片两端分别与第一散热环、第二散热环之间转动连接,主散热翅片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铰接;
进一步的,第二散热环与第三散热环之间设有多个副散热翅片,副散热翅片围绕第二散热环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副散热翅片、主散热翅片错位分布,相邻两个主散热翅片之间设有一个副散热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元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元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01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