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96647.9 | 申请日: | 2018-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7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华;池翠萍;杨素云;董力纲;魏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禾曼辐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T1/02 | 分类号: | G01T1/02;G01T7/00;G01T7/12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浩;冷锦超 |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剂量 实时监测系统 壳体 辐射监测 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 部门计算机 无线网络 终端 监控中心计算机 无线通信模块 报警蜂鸣器 报警指示灯 侧面设置 正面设置 背光板 计算机 键盘 侧面 监测 应用 | ||
1.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辐射监测终端(1),所述辐射监测终端(1)由壳体(2)构成,所述壳体(2)的正面设置有LCD显示屏(3)和键盘(4),所述壳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报警蜂鸣器(5),所述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报警指示灯(6);所述LCD显示屏(3)的内侧面还设置有背光板(7);
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器(8),所述中央控制器(8)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3)、键盘(4)、报警蜂鸣器(5)、报警指示灯(6)、背光板(7)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8)的信号输入端与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8)还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10)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1)相连;
所述辐射监测终端(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与科室计算机(12)无线连接,所述科室计算机(12)的数量至少为两台,并在一间科室中设置一台科室计算机(12);
所述科室计算机(12)还通过无线网络与部门计算机(13)无线连接,所述部门计算机(13)的数量至少为两台,并在一个部门内设置一台部门计算机(13);
所述部门计算机(13)还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计算机(14)无线连接;
所述科室计算机(12)、部门计算机(13)、监控中心计算机(14)的内部均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显示装置和打印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剂量实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8)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和时钟芯片U2;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3;
所述中央控制器(8)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1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0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并接控制芯片U1的10脚,电容C5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11脚并接控制芯片U1的12脚,13脚,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15脚、16脚、17脚、19脚、20脚、21脚、22脚、23脚、24脚、25脚、63脚、64脚与LCD显示屏(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9脚并接电容C10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所述控制芯片U1的30脚并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17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4脚、39脚与辐射剂量检测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5脚、36脚、37脚、38脚与键盘(4)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0脚、41脚与背光板(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2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19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3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2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4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23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5脚与时钟芯片U2的7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6脚与时钟芯片U2的6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7脚与时钟芯片U2的5脚相连;
所述时钟芯片U2的8脚接锂电池正极;
所述时钟芯片U2的1脚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时钟芯片U2的2脚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
所述时钟芯片U2的3脚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时钟芯片U2的4脚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8脚与无线通信芯片U3的5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49脚与报警蜂鸣器(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5脚并接电容C1的一端后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6脚并接电容C1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8脚与报警指示灯(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59脚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0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61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2脚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禾曼辐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禾曼辐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66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