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补片压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4026.7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兴;王天天;刘海;郭龙辉;黄辰;郝爽;朱效华;黄功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边鹏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槽 底座 下手柄 补片 上表面 压片机 本实用新型 使用安全性 补片边缘 垂直固定 圆心对称 圆形结构 逐渐变小 剪切 安装筒 导向柱 裁切 光滑 | ||
生物补片压片机,包括底座和安装筒,底座为圆形结构,底座的上表面沿周向方向开设有第一压槽、第二压槽和第三压槽,第一压槽、第二压槽和第三压槽的半径逐渐变小,底座的外侧固定有两个下手柄,两个下手柄关于底座的圆心对称设置,每个下手柄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导向柱;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手术时裁切生物补片的时间,且剪切后的生物补片边缘光滑,确保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补片压片机。
背景技术
利用生物补片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是心脏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目的是减少左心室向右心室血液分流,降低右心室压力,最终完全封堵室间隔。现有技术为主要通过术中使用剪刀将一张远大于室间隔缺损大小的补片修剪的稍大于室间隔缺损,并且其形状能够完全覆盖室间隔缺损处,将修剪好的补片正中心剪一圆形小孔,使用剩余的补片材料修剪一圆形补片使其完全覆盖圆形小孔,再将圆形补片与圆形小孔于上、下、左、右四点进行缝合,缝合整个室间隔补片于室间隔缺损处,并使得圆形补片朝向左心室一侧;以上为现有技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1)、修剪后边缘毛糙:现有技术通过将修剪好的补片正中心剪一圆形小孔,使用剩余的补片材料修剪圆形补片使其完全覆盖圆形小孔,但是修剪后的圆形小孔和圆形补片的边缘毛糙,当血液通过圆形小孔并顶开圆形补片流向左心室时,易形成附壁血栓,堵塞通道;(2)、安全性差:现有技术通过修剪补片以制作大小适合的生物补片,整个修剪缝合制作生物补片过程需要20-30min,心脏停跳时间过长、麻醉时间过长等因素会加大手术风险,整个修剪过程需要精细操作,长时间的修剪可能会剪破手套,增加了术中感染及医务人员损伤的风险;另外圆形小孔和圆形补片的边缘毛糙形成附壁血栓,当栓子脱落至右心室可能造成栓塞肺动脉,当栓子脱落至左心室,可能栓塞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制作生物补片效率高、制作生物补片边缘整齐的生物补片压片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补片压片机,包括底座和安装筒,底座为圆形结构,底座的上表面沿周向方向开设有第一压槽、第二压槽和第三压槽,第一压槽、第二压槽和第三压槽的半径逐渐变小,底座的外侧固定有两个下手柄,两个下手柄关于底座的圆心对称设置,每个下手柄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导向柱;
安装筒为底部敞口的筒体结构,安装筒的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上手柄,两个上手柄关于安装筒的轴线对称设置,每个上手柄上均开设有导向穿孔,安装筒同轴线设置在底座的正上方,两根导向柱对应穿设在两个上手柄的导向穿孔内,每根导向柱上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手柄和下手柄顶压配合;安装筒内安装有多级压筒组件;
多级压筒组件包括第一压筒、第二压筒和第三压筒,第一压筒、第二压筒和第三压筒均为底部敞口的筒体结构,第一压筒、第二压筒和第三压筒的半径逐渐变小,第一压筒、第二压筒和第三压筒的筒底边均为刀刃结构;安装筒的顶部同轴线固定有安装套,第一压筒的顶部同轴线固定有第一旋转管,第二压筒的顶部同轴线固定有第二旋转管,第三压筒的顶部同轴线固定有第三旋转管,安装套、第一旋转管以及第二旋转管的内壁均开设有内螺纹,第一旋转管、第二旋转管以及第三旋转管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压筒顶部的第一旋转管螺纹连接在安装套内且其上端部向上穿出安装套,第一旋转管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一旋转柄,第二压筒位于第一压筒内,第二压筒顶部的第二旋转管螺纹连接在第一旋转管内且其上端部向上穿出第一旋转管,第二旋转管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二旋转柄,第三压筒位于第二压筒内,第三压筒顶部的第三旋转管螺纹连接在第二旋转管内且其上端部向上穿出第二旋转管,第三旋转管的上端部固定有第三旋转柄;
第一压筒半径等于第一压槽的半径,第二压筒半径等于第二压槽的半径,第三压筒半径等于第三压槽的半径。
第一旋转管的上端部、第二旋转管的上端部以及第三旋转管的上端部均设有用于显示其筒底半径的标志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94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防水卷材裁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真花瓣、叶片截断装置